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元宵意倍伤,
画襜低拜扫晴娘。
若教扫得天边雨,为扫离人泪两行。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中度过元宵节的情绪愈加悲伤,
画着彩绘的伞低下身去,拜访那位晴天的女子。
如果能够扫除天边的雨,那么也就能扫去离人的两行泪水。
注释:
- 元宵: 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 意倍伤: 意思是情感更加悲伤。
- 画襜: 画有花纹的伞,这里可能指代节日装饰物或象征的物品。
- 晴娘: 指晴天的女子,可能象征着美好和快乐的事物。
- 天边雨: 比喻外在环境的不幸和悲伤。
- 离人泪: 指因离别而流下的眼泪,表达对离别的思念和伤感。
典故解析: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代表着团圆、欢乐。在古代,元宵节是人们相聚、赏灯、游玩的时刻,而诗中却在此佳节中表现出一种悲伤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彦泓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宵节,正值春雨纷飞之时。诗人借助节日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痛苦。
诗歌鉴赏:
《杂题上元竹枝词三首》中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离别的感伤。诗的开头“风雨元宵意倍伤”,以风雨的意象引入,瞬间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元宵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然而在风雨中却显得更加伤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画襜低拜扫晴娘”,这里的“画襜”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和节日的快乐。诗人通过“低拜”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然而,这种向往在现实的风雨中显得无比脆弱。
最后一句“若教扫得天边雨,为扫离人泪两行”,诗人希望能够扫除天边的雨,意味着希望能解除心中的痛苦与悲伤。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离人所流的泪水也会随之消散。这一愿望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映射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雨元宵意倍伤”:在风雨交加的元宵节,悲伤的情绪愈发加重。
- “画襜低拜扫晴娘”:用装饰的伞低下身去,敬拜那位象征美好与快乐的女子。
- “若教扫得天边雨,为扫离人泪两行”:如果能扫去天边的雨,就能扫去离别时流下的眼泪。
-
修辞手法:
- 对仗: “风雨”与“晴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情感的冲突。
- 比喻: “天边雨”比喻外在的悲伤与离别的痛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感受,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渴望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 风雨: 代表着外在环境的艰难与悲苦。
- 元宵: 本意为团圆与欢乐,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 画襜: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晴娘: 代表着快乐与美好的追求。
- 离人泪: 体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雨元宵意倍伤”的意思是: A. 元宵节的气氛很欢乐
B. 元宵节在风雨中显得更悲伤
C. 风雨影响了元宵的庆祝 -
“画襜”在文中主要象征什么? A. 伤感
B. 美好与希望
C. 离别 -
作者在诗中对“晴娘”的态度是: A. 失落
B. 敬仰
C.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李白
- 《灯下独酌》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元宵夜》表现出对节日的欢快气氛,而王彦泓的这首诗则通过风雨的意象,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离别的伤感。两者虽然同为元宵主题,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前者欢快,后者忧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研究》
- 《诗词与人生:抒情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