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38:25

睡破眉山不更描,鬓鸦堆上覆鲛绡。

屏间记曲拈红豆,窗下临书染绿蕉。

画出鸳鸯娱独自,教成鹦鹉伴无聊。

情悰暗被傍人觉,绣线逢春减几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睡破眉山不更描,鬓鸦堆上覆鲛绡。
屏间记曲拈红豆,窗下临书染绿蕉。
画出鸳鸯娱独自,教成鹦鹉伴无聊。
情悰暗被傍人觉,绣线逢春减几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晨睡中醒来,眉头未再修饰,头发凌乱地堆在头顶,像是黑色的鸦羽覆盖着轻薄的绸缎。她在屏风旁弹奏着曲子,手中捏着红豆,窗下则在书桌前写字,手指沾染了绿色的蕉叶。她画出了鸳鸯,却感到孤独,像鹦鹉一样陪伴着无聊的时光。她的情感隐隐约约被身边的人察觉,春天来临时,绣线上的花样也减少了几条。

注释

  1. 睡破:指睡醒后,眉头的妆未再修饰。
  2. 眉山:这里指眉毛的形状,形容女子眉毛的美丽。
  3. 鬓鸦堆:鬓发像乌鸦的羽毛般黑色且凌乱。
  4. 覆鲛绡:鲛绡是一种轻薄的丝绸,形容头发覆盖着轻薄的绸缎。
  5. 拈红豆:指用手指夹着红豆,可能是比喻弹奏乐器。
  6. 临书:在书桌前写字。
  7. 染绿蕉:指手指沾上了绿色的蕉叶的颜色。
  8. 情悰:情感上的忧愁。
  9. 绣线逢春:春天来临时,绣花线的数量减少,暗喻情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彦泓,明代诗人,生于明朝中期,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女性情感为题材,关注日常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女性的内心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一天,从晨起到写字,再到画鸳鸯,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通过“睡破眉山”和“鬓鸦堆上覆鲛绡”的描写,展现了女子慵懒而又优雅的姿态,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自然。接下来的“屏间记曲拈红豆”和“窗下临书染绿蕉”则描绘了她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画出鸳鸯娱独自”与“教成鹦鹉伴无聊”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外界环境安静美好,但内心的情感却显得格外孤寂。最后一句“情悰暗被傍人觉”则揭示了她的情感状态被周围人察觉,进一步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对情感的渴求,透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深层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睡破眉山不更描:清晨醒来,眉妆未再修饰,表现出一种懒散。
  2. 鬓鸦堆上覆鲛绡:头发凌乱,黑色如乌鸦,覆盖着轻薄的绸缎,形象生动。
  3. 屏间记曲拈红豆:在屏风旁边弹奏乐曲,红豆可能象征着乐器或情感的寄托。
  4. 窗下临书染绿蕉:在窗下写字,手指沾染了绿蕉的颜色,表现出生活的真实。
  5. 画出鸳鸯娱独自:画出鸳鸯却独自一人,暗示孤独。
  6. 教成鹦鹉伴无聊:鹦鹉通常象征模仿与陪伴,但此处却是无聊的象征。
  7. 情悰暗被傍人觉:感情上的忧愁被旁人察觉,情感的脆弱与敏感。
  8. 绣线逢春减几条:春天来临,绣线上的花样减少,象征着情感的变化与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鸦堆”比喻头发的颜色与形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屏间记曲”和“窗下临书”。
  • 拟人:情感被旁人察觉,将情感赋予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对情感的渴望,表现了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情感与外界的冲突,传达出一种细腻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眉山:象征美丽与青春。
  2.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
  3. 鹦鹉:象征陪伴与孤独。
  4. 绣线:象征生活的细腻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鬓鸦堆”是形容什么? A. 头发的颜色
    B. 头发的形态
    C. 头发的气味
    D. 头发的长度

  2. “画出鸳鸯娱独自”中“娱”字的含义是? A. 愉快
    B. 娱乐
    C. 谈笑
    D. 娱乐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踏莎行》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两者都展现了女性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但王彦泓的作品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情感表达到位且蕴含深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彦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