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武昌城
高城空对白蘋洲,
黄鹤何从问昔游。
潮汐暗分湘汉水,
烟云寒合洞庭秋。
千年骚赋闻湘瑟,
三楚雄风入庾楼。
羁客萧凉频北顾,
大堤难系木兰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昌城登高所见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高高的城墙上,空荡荡地望着白蘋洲,想问黄鹤曾经的游踪。潮水暗暗地将湘水和汉水分开,烟雾和云彩在秋天的洞庭湖上交融。千年间的骚人雅士留下的诗篇在湘地流传,三楚的雄风吹拂到庾楼之上。身为羁旅的客人,心中感到萧索,频频向北方眺望,但大堤却无法停住我的木兰舟。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蘋洲:指长江中的一个洲,水草丰美,象征着自然美。
- 黄鹤:指黄鹤楼,传说黄鹤曾在此停留,象征着往昔的游历。
- 潮汐:指潮起潮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湘汉水:指湘江与汉江,象征着地域的分隔。
- 烟云寒:形容秋天的天气,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千年骚赋:指历代诗人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三楚:古代楚国的地理概念,代表着丰饶的文化和气候。
- 羁客:身在异乡的客人,表现出孤独和思乡之情。
- 木兰舟:指的是一种小船,象征着作者的归乡愿望。
典故解析:
- 黄鹤楼:著名的历史遗迹,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吟咏,象征着诗人对历史的追忆。
- 骚赋:指屈原的《离骚》及后来的诗词,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相(清代),字子常,号蓬壶。生于清代时期,生活在长江流域,擅长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相游览武昌城时,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故乡的感慨,结合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歌鉴赏:
《登武昌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作,通过高城的视角,诗人勾勒出了一幅辽阔的江河美景,呈现了故乡及往昔游历的思念。开头两句“高城空对白蘋洲,黄鹤何从问昔游”,用空阔的视野道出诗人对黄鹤的追忆,黄鹤作为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追寻。后面几句通过描绘潮汐、烟云、千年骚赋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潮水的分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烟云的寒冷则映衬了秋天的萧索,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羁客萧凉频北顾,大堤难系木兰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使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传递出浓厚的情感渲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城空对白蘋洲:高耸的城墙上,空旷地望向白蘋洲,暗示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黄鹤何从问昔游:想问黄鹤楼的游人何在,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
- 潮汐暗分湘汉水:潮汐将湘水和汉水分开,象征着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烟云寒合洞庭秋:烟雾和寒冷的云彩在秋天的洞庭湖上交融,描绘出一种萧瑟的景象。
- 千年骚赋闻湘瑟:千年间的骚人雅士的作品在湘地流传,表现出文化的厚重。
- 三楚雄风入庾楼:三楚的风吹入庾楼,展示了地域的文化气息。
- 羁客萧凉频北顾:身在异乡的客人感到孤独,频频向北方眺望,表现了思乡情怀。
- 大堤难系木兰舟:大堤无法停住我的归乡愿望,隐喻着对故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黄鹤象征往昔的游历,体现人文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把潮水、烟云等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与人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城:象征着孤独与历史的厚重。
- 白蘋洲:代表着美好的自然景观。
- 黄鹤:象征着往昔的游历与人文情感。
- 潮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烟云:代表着秋天的萧索与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蘋洲”象征什么? A. 美好的自然景观
B. 诗人的故乡
C. 一种植物
D. 古代文人 -
“羁客”在诗中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身在异乡的客人
C. 过路的游人
D. 诗人的故乡人 -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登武昌城》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呈现山水之美,而后者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加入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大辞典》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