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时间: 2025-01-14 20:11:13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

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
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
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已经回到了家乡,享受着闲适的生活。他不再依赖于镜湖的春天来增添情趣,而是随意地随着流水而去。在雪中穿着木屐登山,在树林中用手巾舀酒。只留下空荡荡的道士观,究竟有谁是真正的学仙人呢?

注释:

  • 已得:已经得到,表明诗人回归的状态。
  • 逍遥:自在、轻松的样子,形容诗人心境悠闲。
  • 外臣:指在外任职的官员,这里可能指代诗人自谦的表述。
  • 镜湖春:镜湖的春天,象征着美好和生机。
  • 漉酒巾:用手巾舀酒,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
  • 道士观:指道士的庙观,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典故解析:

“道士观”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与道教相关,表达了对修道者和仙人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学仙人”,暗示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放,唐代诗人,虽历史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诗人归乡后的感悟,描绘了他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放的《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是一首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作。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归乡后的逍遥生活,流露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已得归乡里”,直接表明了他的归宿感和安宁;“逍遥一外臣”则展现了他对身份的自嘲,暗示了虽然身为官员,却更向往自由。

接下来的“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随遇而安的态度,拒绝依赖外在事物来获取快乐。接着,诗人在雪中登山、在林间品酒的描写,透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令人向往。

最后一句“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则引发了对道教文化的思考,带有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质疑。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致和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得归乡里:已然回到故乡,表明一种归属感。
  2. 逍遥一外臣:身为外任的官员,却感到无拘无束。
  3. 那随流水去:生活如流水般自由流逝。
  4. 不待镜湖春:不再依赖外在的美景来增添生活乐趣。
  5. 雪里登山屐:在雪中穿着木屐,意指无畏艰难,勇于探险。
  6. 林间漉酒巾:在林中品酒,表现出闲适自得的心境。
  7. 空馀道士观:只剩下空荡荡的道观,象征对道教生活的向往。
  8. 谁是学仙人:质疑真正的修道者,表达对理想追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流水,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道士观象征着追求与理想,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逍遥自在的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探讨道教文化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乡:象征归属与宁静,反映内心的渴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象征纯洁与艰难,反映诗人勇气。
  • 道士观: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对精神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厌倦
    B. 自在
    C. 忧愁
    D. 忙碌

  2. “镜湖春”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生机
    B. 冷清与孤独
    C. 繁华与喧闹
    D. 过去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道士观”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官场生活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 VS 王维《终南山》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但朱放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通过描写山水景色传达了哲理与情感。朱放在对道教文化的思考上更为直接,而王维则通过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