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携俊儿自台北飞花莲,道经台南台东,盖越卑南山脉而行也》

时间: 2025-01-14 13:53:52

蓬瀛员峤逡巡遍。

未识玉峰冰雪面。

呼儿同作御风行,与我共舒看画眼。

冈峦起伏龙蛇变。

万脉纵横收一线。

晴云落手白于绵,大海荡胸青似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瀛员峤逡巡遍。
未识玉峰冰雪面。
呼儿同作御风行,
与我共舒看画眼。
冈峦起伏龙蛇变,
万脉纵横收一线。
晴云落手白于绵,
大海荡胸青似靛。

白话文翻译

在蓬瀛和员峤之间徘徊,
我还未曾见过玉峰的冰雪面容。
呼唤我的儿子一同驾风而行,
与我一起舒展双眼欣赏美景。
山冈起伏如龙似蛇般蜿蜒,
万条山脉纵横交错融为一线。
晴空白云如绵羊般轻柔,
大海在胸怀中荡漾,深邃如靛蓝。

注释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比喻理想的境地。
  • 员峤:古代传说中的高山,象征着高远和艰难。
  • 玉峰: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崇高和美丽。
  • 御风行:驾驭风,形容轻松自如地旅行。
  • 冈峦:山的轮廓,起起伏伏的山脉。
  • 万脉:多条山脉,形容复杂的山势。
  • 晴云:晴朗的天空中的云,象征着美好的天气。
  • :深蓝色,常用来形容海洋的颜色。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蓬瀛员峤”可追溯至古代文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诗中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诗人,生平创作颇丰,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风格独特,兼具细腻与豪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壬辰年七月,背景是作者携儿子自台北前往花莲的途中,途经台南、台东,越过卑南山脉,旨在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与亲子共游的快乐,体现了家庭和谐的美好情感。

诗歌鉴赏

《玉楼春·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携俊儿自台北飞花莲》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亲子情感的诗作。诗歌开篇以“蓬瀛员峤”引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仙境,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未见“玉峰冰雪面”,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期待,更是诗人内心对未知的向往。

“呼儿同作御风行”一语道出作者与儿子共享美好时光的珍贵,展现了亲子之间的深厚感情。随后的“冈峦起伏龙蛇变”,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脉的形态,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最后两句“晴云落手白于绵,大海荡胸青似靛”,不仅描绘了天空与海洋的色彩变化,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舒畅与愉悦。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瀛员峤逡巡遍:引入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未识玉峰冰雪面:强调对美景的期待,暗示对未知的探索。
  • 呼儿同作御风行:体现亲子关系的亲密,表现出轻松自在的旅行。
  • 与我共舒看画眼:表达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
  • 冈峦起伏龙蛇变:通过比喻描绘山脉的变化,生动形象。
  • 万脉纵横收一线:展示山脉的复杂与壮观,体现自然的神奇。
  • 晴云落手白于绵:描绘晴天的云彩,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大海荡胸青似靛:形容大海的深邃,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广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冈峦起伏龙蛇变”,通过比喻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亲子关系,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瀛:象征理想与仙境。
  • 玉峰:象征美丽与崇高。
  • 晴云:象征宁静与和谐。
  • 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瀛”代表什么? A. 高山
    B. 理想的仙境
    C. 大海
    D. 云彩

  2. “呼儿同作御风行”中的“御风行”意指? A. 驾驭风行走
    B. 在风中玩耍
    C. 与风抗争
    D. 驾车出行

  3. 诗中提到的“玉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丽与崇高
    C. 努力
    D. 知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山的巍峨与历史的沉重。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山水,色彩更加柔和,情感更为细腻。

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景观在不同诗人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袁荣法研究》
  • 《诗词中的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