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瀛台。己巳,一九二九年》

时间: 2025-01-17 10:13:11

鸾台榴褶霞光眩。

日闪金轮开雉扇。

沈沈镜殿秘春酣,帘隙无人鹦梦断。

觚棱影浸奁漪浅。

败菂摇烟秋渚晚。

香云已尽峭风斜,流水不回残照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鸾台榴褶霞光眩。日闪金轮开雉扇。沈沈镜殿秘春酣,帘隙无人鹦梦断。觚棱影浸奁漪浅。败菂摇烟秋渚晚。香云已尽峭风斜,流水不回残照远。

白话文翻译:

鸾台上榴花的褶皱在霞光中显得格外耀眼。太阳在天空中闪烁,仿佛一轮金色的车轮打开了雉的扇子。镜殿深处春意正浓,帘缝里无人,鹦鹉的梦已断。觚棱的影子浸入了浅浅的漪涟中。败落的菂花摇曳在秋天的水边。香云已经消散,风斜斜地吹来,流水不再回头,残光远去。

注释:

  • 鸾台: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仙台,也指代神话中的美丽场所。
  • 榴褶:指石榴花的花瓣,形状像褶皱,象征美丽。
  • 雉扇:雉鸟的羽扇,借指太阳的光辉。
  • 沈沈镜殿:形容深沉的宫殿,镜子似的光亮,隐喻春季的温暖。
  • 鹦梦断:鹦鹉的梦境被打断,暗示一种梦幻的破灭。
  • 觚棱:古代器皿的一种,影子浸入水中,暗示光影交错。
  • 败菂:凋谢的花朵,象征秋天的来临。
  • 香云:香气的云彩,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鸾台”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仙女栖息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和灵动。石榴花常与爱情、繁华相联系,而“鹦梦断”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创作,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29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瀛台》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浓厚的春意与即将来临的秋天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通过“鸾台”和“雉扇”的意象,引入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美好场景,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仙境。接着,诗人通过“沈沈镜殿”和“帘隙无人”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春天的美好逐渐消逝。

“香云已尽峭风斜,流水不回残照远”两句中,诗人使用了“香云”和“流水”的意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秋天的凋零,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鸾台榴褶霞光眩:描绘了鸾台上的榴花在霞光中显得格外耀眼,暗示着春天的美好。
  2. 日闪金轮开雉扇:太阳闪烁如金轮,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3. 沈沈镜殿秘春酣:镜殿深处春意浓厚,表现出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氛围。
  4. 帘隙无人鹦梦断:帘缝中无人,鹦鹉的梦被打断,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5. 觚棱影浸奁漪浅:觚棱的影子映入水中,表现出光影交错的美。
  6. 败菂摇烟秋渚晚:凋谢的花朵在秋水边摇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7. 香云已尽峭风斜:香气消散,风斜斜吹来,暗示美好的消逝。
  8. 流水不回残照远:流水不再回头,残光远去,表现出时间的无情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辉比作金轮,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鹦鹉的梦被打断,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香云已尽”和“流水不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秋交替的描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失去的哀伤。

意象分析:

  • 鸾台:象征美好、梦幻的地方。
  • 榴花:代表青春和爱情。
  • 鹦鹉:象征美好记忆的破灭。
  • 秋渚:代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鸾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失落
    • C. 远方
    • D. 迷茫
  2. 诗中提到的“香云”代表什么?

    • A. 希望
    • B. 美好事物的消逝
    • C. 春天
    • D. 秋天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悲伤与怀念
    • C. 平静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情感细腻,意象清新。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精华选》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王国维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