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碧溪上人别 李远 〔唐代〕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 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 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 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白话文翻译:
我打算前往繁华的凤城游玩,却在西溪与惠休告别。 美景随着花朵的凋谢而消逝,岁月如同流水般匆匆流逝。 夜晚,旅人的思绪格外浓烈,蝉鸣声似乎在宣告秋天的到来。 明天早晨,若能遇到旧日的朋友,我只想登上歌楼,尽情欢唱。
注释:
- 凤城:指繁华的城市,这里可能特指长安。
- 惠休:可能是指一位名叫惠休的僧人或隐士,具体身份不详。
- 色随花旋落:形容美景如同花朵一样短暂,随着花朵的凋谢而消逝。
- 年共水争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一般迅速。
- 客思偏来夜:指旅人在夜晚时分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 蝉声觉送秋:蝉鸣声常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明朝逢旧侣:明天早晨可能会遇到旧日的朋友。
- 唯拟上歌楼:只打算登上歌楼,尽情欢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是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情感。这首诗可能是李远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凤城”可能指长安,而“西溪”则可能是诗人当时所在的地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诗人原本打算前往繁华的凤城游玩,却在西溪与友人惠休告别,这一转折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诗人用“花旋落”和“水争流”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美景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颈联“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诗人通过夜晚的思乡之情和蝉鸣声,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对欢聚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原本打算前往繁华的凤城游玩,却在西溪与友人惠休告别,这一转折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颔联:诗人用“花旋落”和“水争流”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美景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
- 颈联:诗人通过夜晚的思乡之情和蝉鸣声,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对欢聚时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色随花旋落”和“年共水争流”中的“花旋落”和“水争流”都是比喻,用来形象地表达美景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
- 拟人:“年共水争流”中的“争流”赋予了时间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如“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美景短暂和时间无情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旋落:象征美景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 水争流:象征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
- 蝉声: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凤城”可能指哪个城市? A. 长安 B. 洛阳 C. 扬州 D. 杭州 答案:A
-
诗中的“惠休”可能是什么身份? A. 僧人 B. 隐士 C. 官员 D. 商人 答案:A
-
诗中的“色随花旋落”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美景的永恒 B. 美景的短暂 C. 生命的脆弱 D. 时间的无情 答案:B
-
诗中的“年共水争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
诗中的“蝉声觉送秋”中的“蝉声”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到来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李远的《与碧溪上人别》与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李远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这首诗,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远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