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避暑》

时间: 2025-01-19 17:34:25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恩寺避暑 李远 〔唐代〕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白话文翻译: 荷花的香气仿佛散发的麝香,风铃的声音好似在调琴。不知不觉中清凉的夜晚降临,归家的人们满布在柳荫之下。

注释:

  • 香荷:指荷花的香气。
  • 疑散麝:仿佛散发出麝香的香气。
  • 风铎:挂在檐角的风铃。
  • 似调琴:形容风铃声如调琴般悦耳。
  • 不觉:不知不觉。
  • 清凉晚:清凉的夜晚。
  • 归人:回家的人。
  • 满柳阴:遍布在柳树的阴影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在慈恩寺避暑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的清凉与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避暑慈恩寺时,通过描绘荷香、风铃声和柳荫下的归人,表达了诗人对夏日傍晚清凉氛围的喜爱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日傍晚在慈恩寺避暑的情景。首句“香荷疑散麝”,通过比喻将荷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形象地表达了荷香的浓郁和诱人。次句“风铎似调琴”,以拟人的手法将风铃声比作调琴声,悦耳动听,增添了诗的音韵美。后两句“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夜晚的享受,以及归人在柳荫下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香荷疑散麝”,通过“疑”字表达了荷香之浓,仿佛能闻到麝香的香气,形象生动。
  • 次句“风铎似调琴”,用“似”字将风铃声比作调琴声,悦耳动听,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 后两句“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通过“不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归人满柳阴”则描绘了归人在柳荫下的宁静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荷疑散麝”和“风铎似调琴”,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风铎似调琴”,将风铃声拟人化,赋予其音乐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夏日傍晚清凉氛围的喜爱和宁静安详的心境。通过描绘荷香、风铃声和柳荫下的归人,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香荷:荷花的香气,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 风铎:风铃的声音,象征着宁静和悦耳。
  • 柳阴:柳树的阴影,象征着清凉和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荷疑散麝”中的“疑”字表达了什么? A. 怀疑 B. 仿佛 C. 确定
  2. “风铎似调琴”中的“似”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3. 诗的最后一句“归人满柳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归人在柳荫下 B. 归人在阳光下 C. 归人在荷塘边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傍晚的宁静景色,与本诗有相似的宁静氛围。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相比,都描绘了傍晚的宁静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山中的幽静和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与本诗相比,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