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时间: 2025-01-19 18:08:54

只影翩翩下碧湘,傍池鸳鹭宿银塘。

虽逢夜雨迷深浦,

终向晴天著旧行。

忆伴几回思片月,蜕翎多为系繁霜。

江南塞北俱关念,两地飞归是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雁
张子明 〔唐代〕
只影翩翩下碧湘,
傍池鸳鹭宿银塘。
虽逢夜雨迷深浦,
终向晴天著旧行。
忆伴几回思片月,
蜕翎多为系繁霜。
江南塞北俱关念,
两地飞归是故乡。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身影轻盈地飞下碧绿的湘水,
在池边,鸳鸯和鹭鸟栖息在银色的水塘。
即使遇到夜雨迷雾笼罩的深浦,
终究还是在晴天时回到旧日的行程。
回忆与伴侣一起度过的几轮明月,
脱下的羽毛多是因为凝结的霜雪。
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心中都充满思念,
两地的飞归,归属的地方是故乡。

注释:

  • 翩翩:形容飞舞的样子,轻盈而优雅。
  • 碧湘:指碧绿的湘江。
  • 鸳鹭:鸳鸯和鹭鸟,寓意成双成对。
  • 夜雨迷深浦:夜间的雨水迷雾笼罩了深邃的港口。
  • 著旧行:回到旧日的旅途。
  • 蜕翎:鸟类换羽,隐喻经历变化。
  • 繁霜:繁密的霜雪,象征寒冷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子明,唐代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孤雁的漂泊与归属感,蕴含着对故乡的深情。

诗歌鉴赏:

《孤雁》以孤雁为主线,通过描绘孤雁在水边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只影翩翩”描绘出孤雁的轻盈与孤独,伴随“傍池鸳鹭”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对比使得孤雁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夜雨迷深浦”,表达了旅途中遭遇的困难与迷惘,但“终向晴天著旧行”则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后四句则是对过往的回忆和故乡的思念。这里的“忆伴”传达出对曾经同伴的怀念,而“蜕翎多为系繁霜”则是对经历的反思,暗示着孤独的旅程中所承受的痛苦与变化。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强调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始终不变。

整首诗用词简练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深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影翩翩下碧湘”:孤雁在碧绿的湘江上空轻盈地飞舞,突显孤独。
  2. “傍池鸳鹭宿银塘”:在池边,鸳鸯与鹭鸟栖息,形成对比,凸显孤雁的独自。
  3. “虽逢夜雨迷深浦”:遭遇夜间大雨迷雾,旅途艰难。
  4. “终向晴天著旧行”:最终在晴天回到往日的旅途,表达希望。
  5. “忆伴几回思片月”:回忆与伴侣一起度过的明月夜。
  6. “蜕翎多为系繁霜”:换羽的过程象征着经历的痛苦。
  7. “江南塞北俱关念”: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心中都充满思念。
  8. “两地飞归是故乡”:最终的归属感是故乡,无论身在何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雁比喻诗人的孤独。
  • 对仗:如“江南塞北”,体现诗的对称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归属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孤独旅程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漂泊。
  • 银塘:代表宁静与美好,形成孤独的对比。
  • :象征寒冷和经历的艰辛。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只影翩翩”中的“影”指什么? A. 影子
    B. 形态
    C. 孤雁
    D. 自然

  2. 诗中提到的“夜雨迷深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惆怅
    D. 安宁

  3. 诗的最后一句“飞归是故乡”强调了什么? A. 远行的必要性
    B. 对故乡的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D. 旅行的疲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张子明的《孤雁》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但《孤雁》侧重于个体的孤独感,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更多地展现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孤雁》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