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0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步秋原夜坐楼,
夏峰犹是乱云头。
酒场未困身先病,
梦地无欢醒更愁。
何处微风回小草,
竟忘孤月照遐陬。
巢云凤子应岑寂,
竹实丹诚苦莫投。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原野上漫步,晚上则坐在楼上,
夏天的山峰依然笼罩在纷乱的云头之中。
酒席上未曾醉倒,身心却已感到疲惫,
梦中没有欢愉,醒来更是愁苦。
哪里有微风拂过的小草,
竟然忘却了孤月照耀的遥远角落。
巢中的云凤应该是沉寂的,
竹子结出的果实真诚,却难以得到回报。
注释:
- 日步:白天行走。
- 秋原:秋天的原野。
- 夜坐楼:晚上坐在楼上。
- 夏峰:夏天的山峰。
- 乱云头:形容云层杂乱。
- 酒场:喝酒的地方。
- 未困:尚未醉倒。
- 身先病:身体先感到疲惫。
- 梦地:梦境之地。
- 微风:轻柔的风。
- 小草:细小的草。
- 孤月:孤独的月亮。
- 照遐陬:照耀遥远的地方。
- 巢云:云中巢穴。
- 凤子:传说中的凤凰。
- 岑寂:宁静、寂静。
- 竹实:竹子的果实。
- 丹诚:真诚的情感。
- 苦莫投:苦于无投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志,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感怀 其一》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联“日步秋原夜坐楼”描绘了诗人暮秋时的游历,白天在原野上走动,晚上则回到高楼,形成了昼夜交替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夏峰犹是乱云头”则通过夏峰的云层混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序与烦恼。
“酒场未困身先病”意指即使未醉,身心却已疲惫,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情感的压抑;而“梦地无欢醒更愁”则揭示了梦中无乐,醒来愈加忧愁的情感,突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何处微风回小草,竟忘孤月照遐陬”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微风拂过小草,却因烦恼而忘却了孤月的美好,反映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的两句“巢云凤子应岑寂,竹实丹诚苦莫投”则运用意象的对比,云凤的沉寂与竹实的真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揭示了孤独与渴望之间的矛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步秋原夜坐楼:白天在秋天的原野上漫步,晚上坐在楼上,描绘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夏峰犹是乱云头:夏日的山峰依然被云雾笼罩,暗示了内心的困扰和复杂情绪。
- 酒场未困身先病:酒席上未曾醉倒,身体却感到疲惫,表现了内心的压抑和郁闷。
- 梦地无欢醒更愁:梦中没有欢愉,醒来时更加愁苦,体现出对生活的失落感。
- 何处微风回小草:微风拂过的小草,带有自然的轻柔,但诗人对此并不在意。
- 竟忘孤月照遐陬:竟然忘却了孤月的照耀,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烦乱。
- 巢云凤子应岑寂:巢中的云凤应该是安静的,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
- 竹实丹诚苦莫投:竹子的果实真诚,但却难以得到回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场”比作疲惫的来源,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拟人:描绘小草与孤月,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抒情性。
- 对仗:如“日步秋原夜坐楼”,形成平衡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反映了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原:象征成熟与思考,暗示人生的反思阶段。
- 夏峰:代表年轻与活力,但又隐含着困扰与无序。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云凤:寓意理想与追求,但又表现出理想的寂寞与不可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作时的季节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酒场未困身先病”中“病”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疾病
- B. 心理疲惫
- C. 饮酒过量
- D. 生活困扰
-
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友谊
- D. 成功
答案:
- C. 秋天
- B. 心理疲惫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但更强调酒与月的陪伴,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忧虑,与《感怀》中的个人情感相呼应,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