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日老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4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日老二首
作者:刘克庄
初闻灭度指三弹,
俄报荼毗鼻一酸。
始悟杖头挑布袋,
不如龛里坐蒲团。
故交相与归函骨,
弟子谁来会涅槃。
犹喜喝衣无一物,
洞开方丈与人看。
白话文翻译:
初次听说灭度,心中一震,
随即传来荼毗的消息,让人鼻间一酸。
这时才明白,手中挑着布袋,
不如在佛龛里端坐蒲团。
旧友相聚,归葬时互相扶持,
弟子又有谁能领会涅槃的真义?
我仍然感到喜悦,衣衫虽无一物,
却能让人透过方丈的门洞,观赏其中的景致。
注释:
- 灭度:佛教术语,指佛陀涅槃,去世。
- 荼毗:指火化,通常指佛教徒的遗体火化。
- 杖头挑布袋:比喻世俗生活的琐事。
- 龛里坐蒲团:即在佛教寺庙安静坐禅,象征修行。
- 函骨:指安葬的骨灰或遗骸。
- 涅槃:佛教中的一种境界,代表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山,晚号半山,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质朴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哭日老二首》写于刘克庄的好友去世之际,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与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佛教解脱的理解。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哀悼朋友来反思人生的意义。
诗歌鉴赏:
《哭日老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悼亡诗,刘克庄通过对故友的追忆,结合佛教思想,探讨生死与存在的关系。诗的开头通过“初闻灭度”引入,迅速让读者感受到悲痛的气氛,紧接着“俄报荼毗鼻一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和对逝去生命的惋惜。诗人不只是感叹朋友的离世,更多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领悟与对佛教哲学的认同。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故交相与归函骨”,显示出人际关系的温暖以及生死离别的无奈,而“弟子谁来会涅槃”则让人思考,真正领悟生命真谛的人又有多少呢?最后一句“犹喜喝衣无一物,洞开方丈与人看”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尽管身无长物,但内心的清净和开阔却让人感到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闻灭度指三弹:初次听闻好友去世的消息,心中震动。
- 俄报荼毗鼻一酸:随即传来好友火化的消息,感到心中酸楚。
- 始悟杖头挑布袋:意识到世俗琐事不如修身养性。
- 不如龛里坐蒲团:修行的宁静和安详更为重要。
- 故交相与归函骨:与故友共同安葬,展示了人际情感的深厚。
- 弟子谁来会涅槃:对生死的思考,领悟真理的人少之又少。
- 犹喜喝衣无一物:即使无所依靠,内心依旧感到欢喜。
- 洞开方丈与人看:象征心灵的开放与对外界的包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杖头挑布袋”,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蒲团”象征内心的宁静,暗示对佛教的向往。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死、友谊与人生的意义,以佛教哲学为背景,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呼唤人们去理解生命的真谛。
意象分析:
- 灭度:象征生命的终结与解脱。
- 荼毗:代表死亡与对逝去的追忆。
- 杖头与蒲团:分别象征世俗与内心修行的选择。
- 函骨:体现生死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初闻灭度”中的“灭度”指的是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佛教徒的去世
C. 一种修行方式
D. 自然现象 -
“弟子谁来会涅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学习的重要性
B. 生死的真理
C. 人际关系
D. 物质财富 -
该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与惋惜
B. 喜悦与庆祝
C. 无奈与放弃
D. 愤怒与抗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人生与爱情的无常。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刘克庄的作品相比,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与洒脱,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生死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选录刘克庄的诗作,提供背景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史》:对诗歌发展脉络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