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时间: 2025-01-19 20:13: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作者: 孟浩然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回来了,行走百里,清澈的溪水带来无限的兴致。
小舟随着大雁停泊,江上的火光与星星交相辉映。
已经救助了田家因干旱而受困的困境,仍然医治着世俗的错误观念。
文章的创作激励着后辈,风雅之气激荡着颓废的波涛。
高高的岸边迷失在山谷之间,新歌声充满了船桨的节奏。
我仍然怜惜那些无才的学子,白发苍苍却未能中举。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里行春返:指春天已经来临,行走了百里。
- 鹢舟:一种小船,常用于水上旅行。
- 江火共星罗:江面上的灯火与星星相辉映。
- 田家旱:指农田因干旱而需要救助。
典故解析:
- 田家:指农民家庭,常用于描绘农业与农村生活。
- 文人墨客:指诗文的创作与传承,反映出对后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出生于湖北省的汉阳。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观、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与卢明府泛舟游玩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风雅与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鉴赏: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是一首描绘春日游船情景的诗作,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以“百里行春返”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清流带来的逸兴让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描绘了小舟与大雁的景象,以及江面上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的美丽图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在中间几句中,诗人转而关注社会现实,既提到救助田家旱情,又呼吁对流行错误观念的反思,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最后,他对自己未能中举的遗憾与对无才学子的怜惜,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事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体现了孟浩然的情怀与胸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里行春返:描绘春天的归来,百里行程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遍及。
- 清流逸兴多:清流带来了诗人的遐想,心情愉悦。
- 鹢舟随雁泊:小舟在水面上停泊,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 江火共星罗:夜晚江面上灯火与星光交织,增添了景深。
-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诗人关注社会问题,体现责任感。
-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文学的创作激励后人,推动风雅之气。
-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描绘出春游的欢愉与美好。
-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表达对未能成才的人的同情,反映出个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江火与星星相比,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既热爱生活又思考人生的深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的复苏,带来希望。
- 舟:代表自由与探索。
- 雁:象征归属与团圆。
- 江火:体现人们的生活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鹢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小船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鱼 -
诗人对“田家旱”的态度是?
A. 冷漠
B. 关注与同情
C. 高兴
D. 不在乎 -
“白首未登科”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龄
B. 事业
C. 学业
D. 家庭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而孟浩然则更注重自然的生动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