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白话文翻译:
桂树生长在南海,香气飘散到楚山以外。今天在天上看到它,仿佛是月宫中攀爬的桂花。
注释:
- 桂树:指香桂,常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香的品德。
- 南海:指南方的海域,桂树生长的地方。
- 楚山:指楚地的山,象征着遥远的地方,表示香气的传播。
- 今朝:今天,今晨。
- 天上见:指在空中看到桂树的影子。
- 月中攀:指在月亮的宫殿中攀爬的桂花,暗指嫦娥与月亮的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僎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题殿前桂叶》创作于唐代,那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频繁聚会吟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桂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常常与高洁、思念和团圆等主题相联系。
诗歌鉴赏:
《题殿前桂叶》是一首短小而意蕴深远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桂树生南海”,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温暖的意境。南海的桂树,象征着南方的温暖和丰饶,而它的“芳香隔楚山”则呈现了香气的传播,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桂树的香气与人们的情感连接在一起,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够穿越空间的阻隔而传达。
“今朝天上见”一句,诗人以天上的桂树为引,构建了一个虚幻而美妙的场景,仿佛在说即使桂树生于南海,今天的它却在天上显现。这种对比让人联想到月宫中的嫦娥与桂树,进一步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最后一句“疑是月中攀”更是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月中桂树的意象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树生南海:开篇点出桂树的生长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芳香隔楚山:传达香气的远播,象征美好的事物能够跨越阻隔。
- 今朝天上见:引入天上看到的景象,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体验。
- 疑是月中攀:将桂树与月亮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的神秘和浪漫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上的桂树比作月中攀爬的桂花,富有想象力。
- 对仗:如“生南海”和“隔楚山”,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夸张:通过“芳香隔楚山”夸大了香气的传播,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清香。
- 南海:代表温暖、丰饶的环境。
- 楚山:象征遥远与向往。
- 月中:代表理想与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桂树生长在哪里? A. 北海
B. 南海
C. 东海
D. 西海 -
诗中提到的香气传播到哪里? A. 长安
B. 楚山
C. 京城
D. 江南 -
“今朝天上见”的意思是什么? A. 今天在天上看到了桂树
B. 明天在天上看到了桂树
C. 昨天在天上看到了桂树
D. 从未见过桂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卢僎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夜思》进行比较。两者都涉及到月亮和桂树的意象,但卢僎的作品更注重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强调思乡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