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4:52:07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白话文翻译:

虽然云层和月亮不很明亮,但那清澈的月光依然存在。
飞蛾又怎能理解,趁着时机嫉妒那光辉。
天空高远,常有飘动的风,烟雾中朦胧不清。
纷纷落入蒿草和荆棘,究竟这又有什么罪呢?

注释:

  • 云月:指的是云层和月亮,形容月亮被云遮住。
  • 精魄:指的是月亮的清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飞蛾:借指那些无知的人,因嫉妒而做出愚蠢的行为。
  • 乘时:指趁机而为,抓住时机。
  • 叆叇:形容烟雾弥漫,视线模糊。
  • 蒿棘:指杂草和荆棘,象征不幸或困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飞蛾扑火”常用来比喻那些不顾自身安危,追求短暂光辉的人。诗中反复提到的嫉妒与困境,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无奈与挣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现象。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基的《杂诗四十首 其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即刻引起读者的注意,虽然月亮被云层遮住,但它的光辉依然存在。这种对光明与阴暗的对比,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内心的美好和希望仍然是存在的。

接下来的“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则引入了飞蛾这一意象,象征那些无知的人,他们在虚荣和嫉妒中迷失自我,无法理解真正的光彩。此处的“光彩”不仅指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光芒。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描绘了一幅模糊不清的景象,强调了环境的变化无常,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最后一句“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则深化了诗的哲学思考,即使被困于荆棘和杂草中,究竟是谁在为此负责?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云月虽不明”意指月亮被云遮挡,光辉不明。
    2. “精魄固长在”强调内心的真善美依然存在。
    3. “飞蛾亦何知”引出无知者的自我限制。
    4. “乘时妒光彩”说明他们在嫉妒中无所作为。
    5. “天高多飘风”则描绘了自然的不可捉摸。
    6. “烟雾中叆叇”形容环境的模糊与不确定。
    7. “纷纷堕蒿棘”象征生活中的困境与无奈。
    8. “终竟为何罪”引发对责任和存在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蛾”比喻无知者。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飞蛾的行为,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生命中的光明与黑暗,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的思想。

意象分析:

  • 云月:象征着人生的阴暗面和被遮蔽的美好。
  • 飞蛾:代表无知和盲目的嫉妒。
  • 天高风飘:象征着自然的不可控与人生的无常。
  • 蒿棘:代表生活中的困境和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蛾”象征什么?
    A. 聪明的人
    B. 无知和嫉妒
    C. 美丽的事物
    D. 自然现象

  2. 诗人认为内心的光辉是:
    A. 被云遮挡的
    B. 永恒存在的
    C. 短暂的
    D. 无法捉摸的

  3. “纷纷堕蒿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和困惑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刘基与李白的月亮意象对比,刘基更注重内心的光辉,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豪放与洒脱。
  • 两者虽然都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刘基的诗更倾向于哲思,而李白则更多表达对自由与豪情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