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二首)》

时间: 2025-01-19 13:39:35

深秋蔓草接天涯,极目飞鸿没远沙。

绿水青山长送目,汀兰岸蓼各生花。

风来西塞云阴合,涛落东溟蜃气斜。

叹息笙歌旧亭馆,坏垣丛棘老王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秋蔓草接天涯,极目飞鸿没远沙。
绿水青山长送目,汀兰岸蓼各生花。
风来西塞云阴合,涛落东溟蜃气斜。
叹息笙歌旧亭馆,坏垣丛棘老王瓜。

白话文翻译:

深秋时节,蔓延的草木似乎与天空相接,远望飞鸿已消失在遥远的沙滩。
绿水青山长久地映入眼帘,岸边的兰花和蓼草各自盛开。
西风吹来,云层变得阴沉,涛声从东海传来,蜃气弥漫。
不禁叹息,昔日的笙歌声回荡在旧亭馆中,破旧的围墙和丛生的荆棘映衬着老王瓜。

注释:

  • 蔓草:指生长繁茂的草,象征秋天的萧条。
  • 飞鸿:指大雁,常象征离别和思乡。
  • 汀兰岸蓼:汀指水边,兰和蓼都是植物,代表自然景色的美丽。
  • 西塞:指西边的山,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山脉。
  • 蜃气:一种海市蜃楼的现象,象征虚幻与现实的交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65年-1425年),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他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造诣,作品风格清新高远,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深秋,作者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旧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悟。开篇的“深秋蔓草接天涯”,以草木的萧条引入感伤的情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接着,通过飞鸿的消失,暗示了离别与思念,带来了更为深沉的情感波动。

“绿水青山长送目”,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持久与美丽,令人心旷神怡,与前面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此处的“长送目”可解读为自然之美的永恒,而“汀兰岸蓼各生花”则突显了生机与美的存在,即使在秋季,依然有花草相映成趣,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西风、云阴、涛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出内心的忧愁与思考。“叹息笙歌旧亭馆”,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透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层次上丰富多彩,情感的流动也极为自然,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融合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诗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秋蔓草接天涯:描绘秋天的景象,草木蔓延,仿佛连接着天边,显现出萧瑟之感。
  2. 极目飞鸿没远沙:远望大雁飞去,消失在遥远的沙滩,象征离别与思念。
  3. 绿水青山长送目:绿水和青山长久地映入眼帘,展现自然的美丽与持久。
  4. 汀兰岸蓼各生花:水边的兰花与蓼草各自盛开,展现生命的顽强与美的存在。
  5. 风来西塞云阴合:西风吹来,云层聚集,营造出阴沉的气氛。
  6. 涛落东溟蜃气斜:东海的涛声落下,蜃气弥漫,象征着虚幻与现实的交错。
  7. 叹息笙歌旧亭馆:感叹往日的笙歌声依旧在旧亭馆中回响,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8. 坏垣丛棘老王瓜:破旧的围墙与丛生的荆棘,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鸿”比喻离别,用“蜃气”比喻虚幻的景象。
  • 对仗:如“绿水青山”和“汀兰岸蓼”,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写,使自然景物似乎具有人性,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性的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飞鸿:象征离别和思乡。
  2. 绿水青山:象征自然美与生命力。
  3. 蜃气:象征虚幻与梦境。
  4. 笙歌:象征美好的过往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蔓草”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草木?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飞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
    • C. 自然
    • D. 快乐
  3.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A. 深秋蔓草接天涯
    • B. 叹息笙歌旧亭馆
    • C. 风来西塞云阴合
    • D. 绿水青山长送目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聚焦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本诗中的离别感情相呼应,但表达方式更为直接和个人化。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