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时间: 2025-01-17 08:38:28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共工台在昆仑山的北边,
那里有一条长蛇,头上长着九个头,
它的利嘴咬住了戈和戟。
呜呼,三仞的水流被阻塞,可以警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注释:

  • 共工台:传说中的神山,北在昆仑,象征着混乱与灾难。
  • 九头蛇:神话中的怪物,象征贪婪与邪恶。
  • 戈戟:古代兵器,代表战争和冲突。
  • 三仞:古代的长度单位,象征深的水流。
  • 呿呀:象声词,形容蛇的声音。

典故解析: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常被认为是水神。传说他与祝融争斗,最终因其贪婪而导致大水泛滥。该诗通过共工的形象,警示人们贪婪所带来的祸害,意在反映社会的动荡与对贪婪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忧虑。他的诗风严谨,常常运用典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咏史》系列诗歌是刘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沉思与感慨。本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政治腐败、贪污现象严重,刘基借用共工的故事来表达对当时贪得无厌现象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共工台及其九头蛇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共工台的设定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混乱与灾难,暗示了贪婪和腐败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长蛇戴九头,象征着贪婪的无限扩张,令人不寒而栗。诗中提到的戈戟,代表着战争和冲突,暗示社会动荡不安。

“呜呼三仞沮”一句,强调了贪婪所导致的后果,三仞的深水被阻,象征着贪婪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社会和自然的破坏。通过这种紧迫的警示,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与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代神话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警示后人应当警惕贪婪与权力的结合,保持清醒与理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闻共工台,乃在昆仑北:诗人通过“闻”引出共工台的背景,设定在昆仑北方,营造出一种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2. 长蛇戴九头,利吻错戈戟:描绘了一种可怖的形象,九头蛇的形象代表着贪婪的多面性,而“戈戟”则暗示了冲突与战争。

  3. 呿呀恣啖食,抵厥成溪泽:通过蛇的声音和吞噬行为,强调了贪婪的无止境,最终造成环境的破坏。

  4. 呜呼三仞沮,可以警贪得:以感叹形式结束,警示人们贪婪的后果,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共工比作贪婪的象征,长蛇暗示贪婪的形态。
  • 拟人:赋予长蛇以“恣啖”的行为,强调贪婪的本质。
  • 对仗:如“利吻错戈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贪婪与贪欲的危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反映当时社会的腐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警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共工台:象征混乱与灾难。
  • 九头蛇:象征贪婪与邪恶,代表了多种贪欲的结合。
  • 戈戟:象征战争与冲突,暗示社会动乱。
  • 溪泽:象征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共工台位于哪个方向?

    • A. 昆仑南
    • B. 昆仑北
    • C. 昆仑西
    • D. 昆仑东
  2. 诗中提到的“九头蛇”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贪婪
    • C. 智慧
    • D. 和平
  3. “呜呼三仞沮”中的“三仞”表示什么?

    • A. 浅水
    • B. 深水
    • C. 干旱
    • D. 泪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刘基的《咏史》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警示,而杜甫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神话与诗歌》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