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09:39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


白话文翻译:

身着赭色衣服的人住在傅岩,垂钓于渭川。
乘舟可以登上月亮,驾驭马匹欲触摸天际。
谁知我的志向未能实现,只有空有一根笔直如弦的理想。
洛阳的苏季子,虽然连接了星辰却无法相交。
既没有六国的印章,反而思念那二顷的田地。


注释:

  • 赭衣:赭色衣服,古时常用的颜色。
  • 傅岩:地名,传说中有隐士居住的地方。
  • 垂纶:指垂钓,渔猎活动。
  • 渭川:指渭河,流经陕西的河流。
  • 乘舟:乘坐船只。
  • 飞幰:指驾驭马匹,幰为马鞭。
  • 志不就:理想未能实现。
  • 直如弦:比喻理想的坚定。
  • 苏季子:指洛阳的苏氏家族,传说中有星辰之连结。
  • 六国印:指六国的权力象征。
  • 二顷田:指二顷的土地,表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元之,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出身于山西。庾信以诗歌、散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的无常、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是庾信在晚年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索。此诗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密切相关,表达了庾信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失落感,展现了庾信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诗人以“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引入,描绘了一幅隐士垂钓的宁静画面,似乎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却向读者展示了他理想未能实现的痛苦。“乘舟能上月,飞幰欲扪天”是诗人崇高理想的生动比喻,表现了他渴望追求更高目标的雄心。接下来的“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则转入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直如弦的理想却因现实的阻隔而无法实现。

诗的最后两句“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则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精神理想的对比,诗人虽无权势(六国印),却仍然念念不忘那小小的田地,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冷静的思考。整首诗在忧伤中带有一丝清醒,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赭衣居傅岩:描述隐士的形象,赭衣象征着简朴与隐逸。
  2. 垂纶在渭川:展现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渭川是诗人寄情之地。
  3. 乘舟能上月:表现理想的宏大与追求的高远。
  4. 飞幰欲扪天:传达出诗人渴望突破现实桎梏的情感。
  5. 谁知志不就:转折引入,感叹理想未能实现。
  6. 空有直如弦:强调理想的坚定,却无所寄托。
  7. 洛阳苏季子:引入典故,说明理想的孤独。
  8. 连衡遂不连:表达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9. 既无六国印:权力的象征,反映出无奈的现实。
  10. 翻思二顷田:表达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乘舟能上月”与“飞幰欲扪天”,运用夸张手法,表达理想的宏伟。
  • 对仗:全诗在对仗上有较好的表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典故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在对比中,展现出对平凡生活的珍惜,表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赭衣:象征隐逸与清淡的生活。
  • 渭川:自然的象征,寄托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 :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象征坚定的理想与目标。
  • 六国印:象征权力与地位。
  • 二顷田:象征平凡生活的安宁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赭衣”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 A. 红色
    • B. 白色
    • C. 赭色
    • D. 蓝色
  2. 诗人在哪条河流上垂钓?

    • A. 黄河
    • B. 渭川
    • C. 长江
    • D. 赣江
  3. 诗中提到的“六国印”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文化
    • D. 人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庾信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饮酒情怀。两者都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