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37:32

铜梁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两江如渍锦,双峰似画眉。

穿荷低晚盖,衰柳挂残丝。

风流盛儒雅,泉涌富文词。

无因同子淑,暂得侍临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梁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两江如渍锦,双峰似画眉。
穿荷低晚盖,衰柳挂残丝。
风流盛儒雅,泉涌富文词。
无因同子淑,暂得侍临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益州的美丽景色。铜梁的影子在棠树上摇曳,像石镜映照着轻帷。两条江水如同浸染的锦缎,双峰宛如画眉般优雅。穿过荷花,低矮的滇池盖住了晚霞,衰老的柳树上挂着残丝。这里风流潇洒,文人雅士云集,泉水如涌,文采斐然。我没有机会与子淑相伴,只得暂时在临淄逗留。

注释

  • 铜梁:地名,位于今重庆一带。
  • 影棠树:意为在棠树下看到的光影,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 石镜:比喻清澈的水面,能映出帷幕的影子。
  • 两江如渍锦:形容江水的颜色鲜艳如同染过的锦缎。
  • 双峰似画眉:指山峰的形状像画眉鸟,形象生动。
  • 穿荷低晚盖:描绘了傍晚时分荷花的低垂情景。
  • 衰柳挂残丝:形容衰老的柳树上挂着残留的丝状物。
  • 风流盛儒雅:指盛行的文人风雅气质。
  • 泉涌富文词:泉水涌出,象征文采的丰富。
  • 无因同子淑:指没有机会与优秀的朋友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和七言诗,被誉为“诗中有画”。庾信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益州的游历之际,正值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人雅士交往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 其一》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庾信作为诗人的精湛技艺。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层层展开,令人仿佛置身于那种清新典雅的环境中。诗的开头“铜梁影棠树,石镜写褰帷”,描绘了一个恬静、优雅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接着,诗人以“两江如渍锦,双峰似画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美的意象,将自然的优美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诗人并没有忽略内心的情感表达。最后两句“无因同子淑,暂得侍临淄”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庾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铜梁影棠树:描绘了铜梁地区的棠树,影子在树上摇曳,表现出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2. 石镜写褰帷:水面如同石镜,映照出轻柔的帷幕,体现出环境的宁静。
  3. 两江如渍锦:江水如同染过的锦缎,色彩鲜艳,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4. 双峰似画眉:山峰的形状优美,像画眉鸟一样,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5. 穿荷低晚盖:描绘了傍晚时分荷花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6. 衰柳挂残丝:衰老的柳树上挂着残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7. 风流盛儒雅:这里风流雅致,文人气息浓厚,表现出文化氛围的丰富。
  8. 泉涌富文词:泉水如涌,象征着文采的丰盛,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9. 无因同子淑:表达了与优秀朋友相伴的遗憾,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10. 暂得侍临淄:虽然不能常伴,但此刻的逗留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渍锦”,形象生动。
  • 对仗:如“双江双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衰柳挂残丝”,使景物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意象分析

  • 铜梁:象征着诗人对故土的热爱。
  • 棠树: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美好回忆。
  • 双峰:象征着自然的优雅与壮丽。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柳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铜梁影棠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荷花盛开
    • B. 棠树的影子
  2. “两江如渍锦”中的“渍锦”指的是什么?

    • A. 江水的颜色
    • B. 织锦的工艺
  3. 诗中提到的“风流盛儒雅”是指什么?

    • A. 自然风景
    • B. 文人雅士的气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然的壮丽。
  • 杜甫《登高》: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生的感慨与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