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
白话文翻译:
尝试寻找地图来看,宜章的路有多少。他们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还敢再问什么呢。
注释:
- 图经:地图或地理书籍。
- 宜章:地名,具体位置需查证。
- 彼谋宁去穴:对方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指对方采取主动撤离的策略。
- 吾备且横戈: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指我方采取防御姿态。
- 累土生平地: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比喻积小成大。
- 安流起丈波: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比喻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 计愚无可采: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
- 敢复问云何:还敢再问什么呢,表示无奈和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旅行或考察中,对宜章地区的路途和防备情况有所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考察或旅行途中,对宜章地区的路途和防备情况有所感慨而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宜章路途的描述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备的深刻认识。诗中“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一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寓意深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尝试寻找地图来看,宜章的路有多少。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宜章地区路途的好奇和探索。
- 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对方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这句对比了对方的主动撤离和我们的防御姿态。
- 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这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积小成大和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 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还敢再问什么呢。这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中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积小成大和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 对比:如“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中的对比,突出了对方的主动撤离和我们的防御姿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宜章路途的描述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备的深刻认识。诗中寓意深刻,表达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和作者的无奈与放弃。
意象分析:
- 图经:地图或地理书籍,代表了探索和认识。
- 宜章路:宜章的路途,代表了地理环境和旅途的艰辛。
- 累土生平地: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代表了积小成大。
- 安流起丈波: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代表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主动与被动 B. 进攻与防御 C. 智慧与愚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地理考察诗作,如《过宜章》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地理考察诗作,如陆游的《入蜀记》等。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与陆游的《入蜀记》在主题上相似,都涉及地理考察和旅途的感慨,但风格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地理考察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