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李赣州四首 赵蕃 〔宋代〕
见自长台数,于今十五年。 虽云公偃薄,政坐我迍邅。 苦志思重写,愁肠不易煎。 却怜难掩处,霜发半萧然。
白话文翻译:
自从在长台分别,至今已有十五年。 虽然您地位显赫,我却命运多舛。 我苦苦思索,想要重新书写, 心中的愁苦却难以消解。 我怜惜那些难以掩盖的地方, 白发已经半数萧然。
注释:
- 长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与李赣州分别的地方。
- 公偃薄:指李赣州地位显赫,偃薄意为地位高。
- 迍邅:命运多舛,遭遇不幸。
- 苦志:苦苦思索。
- 愁肠:心中的愁苦。
- 霜发:白发。
- 萧然:形容景象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赵蕃写给李赣州的,表达了自己与李赣州分别多年后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分别十五年后,回忆与李赣州的往事,感慨自己的命运多舛,同时表达了对李赣州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李赣州的显赫地位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苦志思重写,愁肠不易煎”一句,深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法排解的愁苦。最后两句“却怜难掩处,霜发半萧然”,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凄凉,增强了诗歌的感伤色彩。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自长台数,于今十五年。”:从长台分别至今已有十五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与友人的长久分离。
- “虽云公偃薄,政坐我迍邅。”:虽然您地位显赫,我却命运多舛,对比了两人不同的境遇。
- “苦志思重写,愁肠不易煎。”:我苦苦思索,想要重新书写,心中的愁苦却难以消解,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无法排解的愁苦。
- “却怜难掩处,霜发半萧然。”:我怜惜那些难以掩盖的地方,白发已经半数萧然,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凄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李赣州的显赫地位和自己的不幸遭遇,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 象征: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凄凉,增强了诗歌的感伤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台:象征分别的地方。
- 公偃薄:象征显赫的地位。
- 迍邅:象征不幸的命运。
- 霜发: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台”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 “公偃薄”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地位显赫 B. 地位低下 C. 地位普通
- “霜发半萧然”中的“霜发”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流逝 B. 青春的活力 C. 健康的身体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呈李赣州四首》中的其他三首,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风格和情感。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也是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呈李赣州四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命运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