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乐歌六首 其五 牷雅》
时间: 2025-01-01 19:59:24意思解释
梁雅乐歌六首 其五 牷雅
原文展示:
反本兴敬,复古昭诚。
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华俎待献,崇碑丽牲。
充哉茧握,肃矣簪缨。
其膋既启,我豆既盈。
庖丁游刃,葛卢验声。
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白话文翻译:
追本溯源,兴起尊敬;回归古代,彰显真诚。
礼仪的安排早已设定,祭祀的事务有如孔子所教。
华丽的祭品准备献上,崇高的碑石与美好的牲畜齐备。
满满的盛筵,肃穆的簪缨,
肉盘已经打开,我的豆子也已满盈。
厨师如游刃般灵巧,葛卢的声音清晰可辨。
众多的福祉汇聚,吉祥的运气如同潮水般涌来。
注释:
- 反本:追本溯源。
- 兴敬:提起对古代的尊敬。
- 复古:回归古代。
- 昭诚:彰显诚意。
- 礼容:礼仪的安排。
- 宿设:早已设定。
- 祀事:祭祀的事务。
- 孔明:指孔子的智慧。
- 华俎:华丽的祭品。
- 崇碑:崇高的碑石。
- 丽牲:美好的牲畜,指祭品。
- 充哉茧握:指丰富的盛筵。
- 肃矣簪缨:形容环境的庄重。
- 庖丁游刃:比喻技艺精湛。
- 葛卢验声:形容声音清晰可辨。
- 多祉攸集:福祉聚集在一起。
- 景福来并:吉祥的运气同时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景仁,号青莲,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主要活动于南朝刘宋。沈约以其诗词和文笔闻名,尤其擅长赋和诗,作品中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礼仪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是对古代礼仪和祭祀文化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对传统的崇敬。沈约在此诗中运用礼仪和祭祀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贤明之道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诗歌鉴赏:
《牷雅》体现了沈约对古代礼仪文化的高度敬重,诗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描绘了庄重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古人所持的理想信念和社会风俗。开篇的“反本兴敬,复古昭诚”明确了主题,强调回归传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礼容宿设,祀事孔明”则是对礼的重视,表现了对孔子所倡导的文明礼仪的尊重。
诗中“华俎待献,崇碑丽牲”用具体的祭品和环境描绘,展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在这样的祭祀中,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最后几句“庖丁游刃,葛卢验声”则通过比喻,突出技艺的精湛与祭祀的顺畅,将个人的技艺与整个礼仪过程的和谐统一相结合,形成一种美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礼仪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反本兴敬,复古昭诚。
追根溯源,重视对古代文化的尊敬与认同。 -
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礼仪的安排早已设定,祭祀事务遵循孔子的教导。 -
华俎待献,崇碑丽牲。
华丽的祭品准备好,崇高的碑石和美好的牲畜齐备。 -
充哉茧握,肃矣簪缨。
盛筵满满,庄重的环境让人肃然起敬。 -
其膋既启,我豆既盈。
肉盘已经打开,我的豆子也已满盈,象征丰盈的祭品。 -
庖丁游刃,葛卢验声。
厨师如游刃般灵巧,声音清晰可辨,形象生动。 -
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众多福祉汇聚,吉祥的运气如潮水般涌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庖丁游刃”,比喻技艺精湛。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多次使用并列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对礼仪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表达了对古代贤明之道的向往和对社会风尚的思考,体现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俎:象征祭祀的华丽与庄重。
- 崇碑:代表对历史的铭记与尊重。
- 丽牲:象征祭祀的丰厚与重视。
- 庖丁:体现技艺的精湛与传承。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对古代礼仪的赞美,反映了一个重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反本兴敬”是什么意思? A. 追根溯源,重视敬仰
B. 忘记古代,崇尚现代
C. 反对传统,追求自由 -
“华俎待献”中的“华俎”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酒杯
C. 祭品 -
“庖丁游刃”用来形容什么? A. 厨师的技艺
B. 祭祀的过程
C. 食物的美味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同样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思考。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但沈约更偏重于对礼仪的赞美,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南朝诗人研究》
- 《古代礼仪与文化传承》
- 《沈约诗文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