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1:5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襄野顺风,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
道御百灵,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继列传徽。
旗章或舛,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异轸同归。
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教育和师德的尊重,强调了学业的价值和修身齐家的重要性。诗中提到,重义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谦虚而虚心的。自然和环境的顺应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诗人回望过去,感慨道德的光辉与情感的回忆。教育的力量能够带来广泛的影响,推行道德教化的理念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准则。不同的身份和背景的人们能够在同一个目标下团结一致,追求知识与真理,展现出儒雅的风范。
注释
- 义重师匡:指重视道义的师长可以帮助学生成长。
- 业贵虚受:学习的成果在于虚心接受。
- 襄野顺风:顺应自然,事半功倍。
- 西河杜帚:形容清扫河道,意在强调清理障碍。
- 表迹亏光:表面迹象失去光辉,内心的道德情感被忽视。
- 道御百灵:道德引导着万物,影响广泛。
- 神行万有:形容道德的力量可以遍及一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青莲,南朝梁时期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以词赋见长,文风清丽,尤以五言诗和骈文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了南郡王侍皇太子而作,表达了对教育、道德和师德的尊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人格和教育责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师德和学业的赞美,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诗中以“义重师匡”引入,强调道义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教师角色的尊重和期待。接着,“业贵虚受”则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谦虚态度,指出真正的学问来源于虚心的接受和广泛的学习。诗中提到自然环境的顺应,表明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事业的成功。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一句,诗人感慨道德的光辉被人忽视,而真正的情感与道德才是人们应当铭记的东西。后面的句子又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影响力,“道御百灵,神行万有”,道德和学问的力量能够影响周围的一切。整首诗在气势上逐渐增强,最后以“洋洋圣范,楚楚儒衣”结束,强调了儒家文化的优雅与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义重师匡:强调教师的道德责任。
- 业贵虚受:学习要谦虚,重视接受。
- 襄野顺风:顺应自然,事半功倍。
- 西河杜帚:清扫障碍,象征自我修正。
- 表迹亏光:内心的道德被忽视。
- 降情回首:回忆内心的情感与道德。
- 道御百灵:道德影响广泛。
- 神行万有:道德的力量无处不在。
- 尊学尚矣:重视学习,延续文化。
- 继列传徽:承接前人的文化传统。
- 旗章或舛:标志可能会有偏差。
- 兹道莫违:应当遵循道德的准则。
- 自堂及室:不同身份的人可共济。
- 异轸同归:虽有不同背景,目标一致。
- 洋洋圣范:展现出儒雅的风范。
- 楚楚儒衣:道德与教育的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道御百灵”,将道德比作引导万物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对仗上都很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教育的崇高价值和道德的力量,强调了谦虚学习与师德的重要性,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匡:象征教师的引导和责任。
- 虚受:代表谦虚与学习的态度。
- 顺风、杜帚:自然与修正障碍的意象。
- 圣范、儒衣:象征儒家文化的理想形象。
这些意象共同传达出一种崇尚教育、追求道德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学习的重要态度是什么?
- A. 骄傲自满
- B. 谦虚接受
- C. 盲目自信
- D. 依赖他人
-
诗中表达了对教师的什么样的期望?
- A. 只教书不育人
- B. 重视道德引导
- C. 只关注成绩
- D. 不理会学生
答案:
- B. 谦虚接受
- B. 重视道德引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沈约 vs. 陶渊明:沈约的诗强调教育和道德的社会责任,而陶渊明则注重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角度和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约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