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时间: 2025-01-17 09:52:41

不等薰风已问津,小楼无处认蹄轮。

极知中岁难为别,未必明朝不是春。

黄鸟闹时山寂寂,绿阴深处水粼粼。

老来宁与芳菲竞,俯仰人间迹已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春
不等薰风已问津,小楼无处认蹄轮。
极知中岁难为别,未必明朝不是春。
黄鸟闹时山寂寂,绿阴深处水粼粼。
老来宁与芳菲竞,俯仰人间迹已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风尚未到来,我就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然而在这小楼中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虽然我知道中年离别是多么艰难,但明天未必就不是春天。黄鸟在山中鸣叫时,四周却显得格外寂静,绿荫深处的水面波光粼粼。年老的时候我宁愿与春花争艳,俯视仰望之间,人间的痕迹早已留下。

注释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小楼: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认蹄轮:识别马车留下的轮迹,指春天的迹象。
  • 黄鸟:指春天的鸟儿,象征春的来临。
  • 水粼粼: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生动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春季,正值自然复苏之际,诗人借春景抒发离别之苦,感慨时光流逝。

诗歌鉴赏

这首《送春》通过细腻的春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以“薰风”引入春天的主题,尽管春风未至,春的气息却已悄然来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小楼无处认蹄轮”,则暗示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描写中,黄鸟的欢鸣与山间的寂静形成对比,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周围环境的宁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诗的最后两句“老来宁与芳菲竞,俯仰人间迹已陈”,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眷恋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尽管已年迈,但依然愿意与春花争艳,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等薰风已问津”:春风尚未到来,诗人已感受到春的气息。
  • “小楼无处认蹄轮”:在这小楼中,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
  • “极知中岁难为别”:深知中年离别的痛苦。
  • “未必明朝不是春”:明天未必就不是春天。
  • “黄鸟闹时山寂寂”:黄鸟在山中鸣叫时,周围却显得寂静。
  • “绿阴深处水粼粼”:绿荫深处的水面波光粼粼。
  • “老来宁与芳菲竞”:年老时宁愿与春花争艳。
  • “俯仰人间迹已陈”:俯视仰望之间,人间的痕迹早已留下。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情感。对比黄鸟的鸣叫与山间的寂静,增强了景象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执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小楼:代表个人的生活空间。
  • 黄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欢乐。
  • 绿阴:代表自然的繁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薰风”指的是什么? A. 冬风
    B. 春风
    C. 秋风
    D. 夏风

  2. 诗人对中年的感慨是什么? A. 快乐
    B. 难为别
    C. 无所谓
    D. 期待

  3. “绿阴深处水粼粼”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面波光粼粼
    B. 水面波涛汹涌
    C. 水面静如镜
    D. 水面冰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比较《送春》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水与月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