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德操均父
作者: 潘大临 〔宋代〕
文如二稚徒怀壁,
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
松桧参天西邑路,
时时骑马访庞公。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德操的人的敬仰和怀念。诗中提到德操的文才像两个稚童怀抱着书卷,武艺则像三明(古代的名将)一样,手握长弓,左侧是韦,右侧是长弓。松树和桧树高耸入云,指向西边的道路,时常骑马去拜访庞公(庞涓)。
注释:
- 二稚徒:指两个幼小的孩子,这里形容文才出众。
- 三明:指的是古代的三位明君,表达武艺高强。
- 韦:古代一种武器或战斗技能,这里有象征意义。
- 庞公:指的是庞涓,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作者可能用此形象来传达对英雄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德操,少时聪慧,才华横溢,以诗文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创作的,可能源于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文武双全的理想人物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德操的文武才能以及作者的敬仰之情。开篇以“文如二稚徒怀壁”形象地刻画了德操在文才上的卓越,给人以清新、纯真之感。而“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的描写则突出了德操的武艺,表现出一种力量与勇气。整体上,诗歌在简练的语言中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松桧参天”,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德操的高大伟岸。最后一句中提到“时时骑马访庞公”,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更加体现了作者对德操的向往与追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如二稚徒怀壁:文才如同两个小孩子抱着书卷,形容德操的文才出众。
- 武似三明却左韦右长弓:武艺像古代的三位明君,手握长弓,表现出勇武之气。
- 松桧参天西邑路:高大的松树和桧树,指向西边的道路,意境深远。
- 时时骑马访庞公:时常骑马去拜访庞公,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操的文才比作稚童的书卷,武艺比作三明的英雄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表现出色,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既有对文才的赞美,也有对武艺的尊重,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及对友人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象征智慧与才华。
- 武:象征力量与勇气。
- 松桧:体现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骑马:象征行动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稚徒”是指什么? A. 两个小孩子
B. 两位诗人
C. 两位将军
D. 两位老师 -
诗中所说的“庞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庞涓
B. 庞统
C. 庞德
D. 庞瑾 -
“文如二稚徒怀壁”中的“壁”指的是什么? A. 墙壁
B. 书卷
C. 文献
D. 笔墨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意境悠远。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寄德操均父》: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前者更具抒情性,后者则强调了理想人格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