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牡丹亭惊梦寻梦》

时间: 2025-01-06 04:40:07

好梦惊回忆不真,当时双著梦之裙。

今生欲续前生梦,销尽花间梦与魂。

魂已冷,梦犹温。

晴窗如梦映飞尘。

昨宵相与成春梦,独做今宵寻梦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梦惊回忆不真,当时双著梦之裙。
今生欲续前生梦,销尽花间梦与魂。
魂已冷,梦犹温。晴窗如梦映飞尘。
昨宵相与成春梦,独做今宵寻梦人。

白话文翻译:

好梦惊醒后,回忆却不真实,
当时我们双双穿着梦中的裙子。
今生想要续写前生的梦,
却已在花间销尽梦与魂。
灵魂已然冰冷,梦却依旧温暖。
明媚的窗外如梦般映照着飞尘。
昨晚我们一起做了春天的梦,
如今我却独自成为寻梦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1. :惊醒,突然醒来。
  2. 回忆:回想过去的事情。
  3. 梦之裙:梦中的裙子,象征梦境的美好与虚幻。
  4. 销尽:消失殆尽,形容梦与灵魂的消散。
  5. 飞尘:浮动的尘埃,象征时光流逝和梦境的虚无。
  6. 春梦:春天的梦,通常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梦”与“魂”常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往昔的追忆。梦境在中国古诗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常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滨,现代诗人,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对社会的观察,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梦醒后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梦与现实的交错,试图在回忆中寻找那份失去的美好。背景中可能蕴含着对往昔情感的追寻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 牡丹亭惊梦寻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梦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对现实失落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以“好梦惊回忆不真”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梦境与现实的对立。诗人在梦中体验到的美好,如同“梦之裙”的轻盈,却在醒来后化为无尽的惆怅。

“今生欲续前生梦,销尽花间梦与魂”,这句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渴望与追求,想要在今生继续未完成的梦,然而却发现一切已然消失。特别是“魂已冷,梦犹温”一句,反映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灵魂的冰冷与梦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几句,诗人回忆起昨夜的春梦,虽然美好,却也显得孤独。诗人在梦中与他人共享春天的美好,而今却独自一人,成为寻梦的人,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情绪。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深刻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梦惊回忆不真:美好的梦醒来后,却发现回忆不再真实。
  2. 当时双著梦之裙:回忆中曾与他人一同穿着梦中的裙子,象征着过去的美好。
  3. 今生欲续前生梦:想要在今生延续前生的梦。
  4. 销尽花间梦与魂:梦与灵魂在花间已然消逝。
  5. 魂已冷,梦犹温:灵魂已冷却,梦境却仍温暖。
  6. 晴窗如梦映飞尘:明亮的窗外如梦般映照着尘埃。
  7. 昨宵相与成春梦:昨晚与他人共享春天的梦。
  8. 独做今宵寻梦人:如今却独自成为寻找梦的人。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梦之裙”,用裙子比喻梦的美好。
  2. 对仗:如“魂已冷,梦犹温”,形成鲜明的对比。
  3. 拟人:将梦与魂赋予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探讨了人们在追梦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希望、美好和虚幻。
  2. :象征灵魂、存在与消逝。
  3. :象征青春、美丽与短暂。
  4. 飞尘: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梦的虚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中提到的“梦之裙”象征什么?

    • A. 快乐的回忆
    • B. 现实的美好
    • C. 梦境的虚幻
    • D. 过去的痛苦
  2.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忘却
    • B. 怀念
    • C. 失望
    • D. 恐惧
  3. “魂已冷,梦犹温”这句表达的是什么?

    • A. 魂与梦的和谐
    • B. 现实与梦的对立
    • C. 梦的虚幻
    •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静夜思》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程滨的《鹧鸪天》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然而,程滨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李白则以豪放的笔触展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