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判院见寄》
时间: 2025-01-04 11:2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光阴如急流般迅速流逝,离别后秋天的景色已经替代了春天的温暖。即使我努力去验证自己的才华,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时光在无声中已经过去了十年。诗句虽令人震撼,却增添了我的惆怅,水天相接之处,时光却让我感到迷惘。荆山里若能开采出许多美玉,然而我这个贫穷的书生又能怎样呢?
注释
- 光景:光阴、时光。
- 疾去波:形容时间如波浪般迅速流逝。
- 三花验:指三花,即道教所说的“元、精、神”,这里比喻对个人才华的验证。
- 籥虚:籥为钥匙,虚为空,形容十年间未能有所成就。
- 蹉跎:指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无所作为。
- 荆山:指荆山,可能象征富饶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德明,号景明,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诗风典雅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遭遇挫折、心境沉重之际,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惆怅和失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和李判院见寄》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作,曹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开篇以“光景飞驰疾去波”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传达出一种急迫感。接着,诗人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经历的变化,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在“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中,作者不仅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无奈,同时也对十年的光阴感到惋惜。此句中“真铅”暗示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追求,而“籥虚”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而愈发浓烈,尤其是“水云留处恐蹉跎”,表现了对未来的不安与迷茫。
最后两句“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虽然有美好的愿景,但却无力改变贫困的命运。整首诗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景飞驰疾去波:描绘时光如急流般飞逝,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 别来秋色换春和:离别后,季节已由春转秋,象征着人生的变迁。
- 真铅未有三花验:尽管努力追求真才实学,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
- 籥虚嗟十载过:感叹十年时光虚度,表现无奈与惆怅。
- 诗句惊人增感发:诗句的震撼之力加深了情感的发泄。
- 水云留处恐蹉跎:对未来的迷惘和对时间流逝的恐惧。
- 荆山凿透应多玉: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分与贫儒奈老何:对自身贫困的无奈与对理想实现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阴比作疾流,生动形象地描绘时间的飞逝。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景:象征时间和生命。
- 秋色:象征成熟与衰老。
- 三花:象征理想与才华的验证。
- 荆山:象征理想的追求与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光景”指的是什么?
- A. 季节变化
- B. 时间流逝
- C. 生活状态
-
诗人对十年光阴的感受是什么?
- A. 充实
- B. 虚度
- C. 快乐
-
“荆山凿透应多玉”中的“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
- C. 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主题。
- 《秋夕》(杜甫):也探讨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变化。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两者都涉及季节的变化,但曹勋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孟浩然则更偏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