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山州过夏如山寺》

时间: 2025-01-01 15:07:33

山州过夏如山寺,销尽机尘见道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句:山州过夏如山寺,销尽机尘见道心。

白话文翻译:

在山州的夏天,宛如山中的寺庙,尘世的纷扰已经消散,心中所见的是真正的道理。

注释:

  • 山州:指山中地区,可能指特定的地理位置,寓意清幽的环境。
  • 过夏:过了夏天,暗示时光的流逝。
  • 如山寺:形容宁静清雅的地方,山寺通常是修行和静思的场所。
  • 销尽机尘:消除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见道心:见到内心真正的道理,达到一种明悟的境界。

典故解析:

“道心”在佛教和道教中常用来指代内心的真实本性与智慧。诗中提到的“山寺”是一个修道之所,暗示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约1040-1099),字君实,号涧田,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致,传达哲理。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王禹偁的隐居时期,反映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在喧嚣的社会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表达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禹偁的《残句》以简练的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清幽的夏日山寺景象,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烦恼的宁静感。诗的开头“山州过夏如山寺”,通过“山”与“寺”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身处自然的超然之态。山州的夏天,尽管是季节的更迭,却因其清静而如同佛教寺庙,既有自然的气息,又有宗教的宁静。

接着的“销尽机尘见道心”,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机尘指的是尘世的烦扰和纷争,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心灵释放。这里的“道心”不仅是对道理的理解,更是对生活哲理的领悟,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

整首诗简单而深邃,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思。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诗人希望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理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州过夏如山寺”: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山州的夏天比作山寺,突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销尽机尘见道心”:这里的“销尽”体现了一种彻底的解脱,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达到了内心的明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山州的夏天比作山寺,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领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 山州: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山寺:代表着修行与心灵的安宁。
  • 机尘: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道心:象征内心的智慧与真实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州过夏如山寺”中的“山寺”意指什么?

    • A. 人的居所
    • B. 佛教修行的地方
    • C. 田园风光
  2. “销尽机尘”中的“机尘”指的是什么?

    • A. 机器的灰尘
    • B. 世俗的烦扰
    • C. 自然的尘埃
  3.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世俗生活
    • B. 内心的宁静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与自然之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心灵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禹偁与李白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自然,但王禹偁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王禹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