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蠡园望太湖,同依依》
时间: 2025-01-01 11:13: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清秋,湖上路,渺渺愁烟渚。
凄寂堤阴,心事还如许。
斜阳柳意低垂,山寒水远,肯谁念风波人住。
尽相诉。未来蓑笠平生,才华费无数。
目断归帆,缓缓摇歌去。
是他百意支持,一身零怨,却只采芙蓉无语。
白话文翻译
初秋时节,湖边小路上,轻烟飘渺,令人愁绪满怀。
堤岸阴影凄凉,心中的烦恼依旧如初。
夕阳映照,柳树低垂,山水遥远,谁能记得在风波中漂泊的人呢?
我将所有的心声都倾诉出来。未来的日子里,虽身穿蓑衣,手持竹笠,才华却耗尽无数。
远望归帆,缓缓唱着离歌而去。
他承载着百般心意,却在这无怨无悔中,只能默默采撷芙蓉,无话可说。
注释
- 渺渺:形容烟雾缥缈的样子。
- 愁烟渚:愁绪弥漫在烟雾笼罩的水边。
- 堤阴:指堤岸的阴影,暗指孤独与凄凉。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蓑笠:指渔夫的衣服和帽子,象征隐逸与归隐的生活。
- 芙蓉:指荷花,常象征纯洁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陆一(近代),字未之,号若水,生于晚清,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王陆一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与真情表达。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写于作者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之际,正值秋季,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逝去。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清秋的湖畔,借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的开篇描绘了秋天的湖面,轻烟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愁苦的感觉。堤岸的阴影象征着内心的寂寞,诗人内心的烦忧依旧没有改变。随着夕阳西下,柳树意态低垂,映衬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仿佛在问谁会记得在风浪中漂泊的人。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无力感。虽然有才华,但生活的磨砺让人感到疲惫。在目送归帆的瞬间,诗人缓缓唱着离歌,呈现出一种无奈的告别。最后一句“却只采芙蓉无语”,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言表露无遗,虽有百般心意,却只能默默地承受。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爱情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清秋,湖上路:秋天来临,湖边的小路上,暗示时光的流逝。
- 渺渺愁烟渚:轻烟弥漫,愁绪萦绕,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凄寂堤阴,心事还如许:堤岸阴影映衬心中的孤寂,心事依旧沉重。
- 斜阳柳意低垂,山寒水远:夕阳西下,柳树低垂,描绘出孤独的自然景象。
- 肯谁念风波人住:在这无尽的风波中,谁又会关心流浪的人呢?
- 尽相诉:将所有心事倾诉出来。
- 未来蓑笠平生,才华费无数:即使未来穿蓑衣、戴斗笠,但才华却耗尽。
- 目断归帆,缓缓摇歌去:目送归帆,缓缓唱着离歌,表达一种告别的情感。
- 是他百意支持,一身零怨:承载着百般心意,却无怨无悔,表现出一种坚韧和隐忍。
- 却只采芙蓉无语:最终只能默默地采撷芙蓉,表达了无言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事比作“愁烟”,营造出一种氛围。
- 拟人:夕阳、柳树等自然景物似乎也在感叹人事的变迁。
- 对仗:如“山寒水远,肯谁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反映出人们在时代变迁中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内心的情感,波动不定。
- 秋天:代表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柳树:象征柔弱与依依不舍的情感。
- 蓑笠: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隐喻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好,却也暗示着孤独与无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蓑笠”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隐逸生活
C) 战争 -
诗中“斜阳柳意低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失落
C) 兴奋 -
诗人在最后提到的“采芙蓉无语”意指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内心的孤独与无言
C) 快乐的回忆
答案
- B) 隐逸生活
- B) 孤独与失落
- B) 内心的孤独与无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人生的苦闷与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王陆一的《祝英台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内心的情感,但王陆一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酒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相关文献及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