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闽中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6:0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俟有三径资,吾生恐无几。
白话文翻译:
像飘飞的蓬草不回根,而我却回到了故乡。只要有食物就可以安心,何必追求美好的风土人情。难道不是因为世俗的原因,陷入了这种黏稠的困境。艰难的路程需要一个月,更何况还带着老人和孩子。囊中羞涩,害怕路途遥远,常常在夜里起床吃简单的食物。人生最重要的是舒适自在,但奔波却从未停止。等到有了足够的资金,恐怕我的生命也所剩无几了。
注释: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故里:故乡。
- 土风美:美好的风土人情。
- 俗故:世俗的原因。
- 胶漆底:比喻困境。
- 艰关:艰难的路程。
- 囊空:囊中羞涩。
- 蓐食:简单的食物。
- 适意:舒适自在。
- 三径资:足够的资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后,终于回到故乡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归乡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飘蓬不归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而“而我还故里”则表达了归乡的喜悦。诗中“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足够了,不必追求外在的美好。“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则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认为正是世俗的原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舒适自在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奔波的生活并未停止,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归乡和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蓬不归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归宿。
- 而我还故里:表达了归乡的喜悦,与“飘蓬”形成对比。
- 有食即可安: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足够了。
- 何必土风美:不必追求外在的美好,强调内心的安宁。
- 岂非俗缘故: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认为正是世俗的原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 堕此胶漆底:比喻困境,形容生活黏稠难以摆脱。
- 艰关一月程:描述了艰难的路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 况复携老稚:更何况还带着老人和孩子,增加了旅途的艰辛。
- 囊空畏途远:囊中羞涩,害怕路途遥远,表达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对未来的忧虑。
- 蓐食常夜起:常常在夜里起床吃简单的食物,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人生贵适意:人生最重要的是舒适自在,表达了作者对舒适生活的渴望。
- 奔走殊未已:奔波却从未停止,表达了对奔波生活的无奈。
- 俟有三径资:等到有了足够的资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吾生恐无几:恐怕我的生命也所剩无几,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胶漆底”比喻困境。
- 对比:如“飘蓬”与“故里”的对比,“有食即可安”与“何必土风美”的对比。
- 排比:如“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归乡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世俗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舒适自在生活的渴望。通过对归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形象地描绘了漂泊的艰辛。
- 故里:故乡,象征着安宁和归属感。
- 土风美:美好的风土人情,象征着外在的美好。
- 胶漆底:比喻困境,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黏稠和难以摆脱。
- 艰关:艰难的路程,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囊空:囊中羞涩,形象地描绘了经济上的困难。
- 蓐食:简单的食物,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
- 适意:舒适自在,象征着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 三径资:足够的资金,象征着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蓬不归根”比喻的是什么? A. 漂泊不定的生活 B. 归乡的喜悦 C. 简单的生活 D. 世俗的束缚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美好的风土人情 B. 简单的生活 C. 舒适自在的生活 D. 奔波的生活
-
诗中“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表达了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