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庙》

时间: 2025-01-03 02:14:01

一川经涨夕阳波,幼妇碑残锁绿萝。

不止但争三十里,曹瞒元不识曹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娥庙
作者:潘牥 〔宋代〕

一川经涨夕阳波,
幼妇碑残锁绿萝。
不止但争三十里,
曹瞒元不识曹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条河流在夕阳的照耀下涨起波浪,河岸边的曹娥庙旁有一块幼妇的碑刻,因年久失修,周围被绿色藤萝缠绕。这里的景象不仅是争论的焦点,甚至连曹瞒(曹操)都不曾真正了解曹娥的故事。

注释:

  • 一川:指一条河流。
  • 经涨:经过涨水,水位上升。
  • 幼妇:指年轻的妻子,常用来描述曹娥。
  • 碑残:碑刻已经残破。
  • 锁绿萝:被绿色藤萝缠绕,看似被锁住,形象地描绘了荒废的景象。
  • 不止但争三十里:这里的意思是指不仅这件事情在争论,而且影响的范围广泛,甚至达到三十里。

典故解析:

曹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子,因其父溺水而悲痛欲绝,投江自尽,以表忠孝。曹娥庙是为纪念她而建,反映了古人对孝道的重视。诗中提到的曹瞒(曹操),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他对曹娥的故事并不熟悉,反映了对历史和文化的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字子孟,号元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自然流畅著称,常常反映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曹娥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曹娥忠孝精神的赞美,意在唤起人们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曹娥庙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索。诗的开头“一川经涨夕阳波”,用自然景象引入,既展现了河流的动态,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夕阳波光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凄美而忧伤的氛围。

接着“幼妇碑残锁绿萝”,描绘了曹娥的碑刻因岁月而残破,周围被藤萝缠绕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对忠孝精神的忽视。这个画面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苍凉,似乎曹娥的伟大精神已经不再被人铭记。

最后两句“不止但争三十里,曹瞒元不识曹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讽刺,曹操作为一个历史的巨人,竟然对曹娥的故事一无所知,反映了对历史的淡漠和对伟大精神的遗失。这种对比让人深思,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记忆是多么重要。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遗产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川经涨夕阳波:描绘河流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2. 幼妇碑残锁绿萝:描述曹娥的碑刻因岁月侵蚀而残破,周围藤萝缠绕,象征对忠孝精神的遗忘。
  3. 不止但争三十里:暗示争论的范围广泛,触及更远的地方,反映出社会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4. 曹瞒元不识曹娥:讽刺历史人物对重要人物的无知,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历史的流逝,波光反射出时间的变化。
  • 拟人:碑刻被形象地描述为“残锁”,使得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了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传统美德的追忆,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敬仰和对历史遗忘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波:象征时光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幼妇碑:代表忠孝精神的象征,寓意对美德的追思。
  • 绿萝: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历史的缠绕,体现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娥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潘牥
    d) 杜甫

  2. 曹娥庙是为了纪念谁而建的? a) 曹操
    b) 曹娥
    c) 曹冲
    d) 曹贵人

  3. 以下哪句描述了河流的状态? a) 幼妇碑残锁绿萝
    b) 不止但争三十里
    c) 一川经涨夕阳波
    d) 曹瞒元不识曹娥

答案:

  1. c) 潘牥
  2. b) 曹娥
  3. c) 一川经涨夕阳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侧重于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思乡情怀,与《曹娥庙》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