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5-01-19 20:0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作者: 彭元逊 〔宋代〕
东洲游伴寄兰苕。
人日晴时不用招。
微雨来看杨柳色,
故人相遇浴龙桥。
愁如春水年年长,
老共东风日日消。
几欲作笺无可寄,
双鱼犹自等归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东洲游玩时,寄情于兰苕(即兰草),借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人日(正月初七)晴天也不需要特别招呼(朋友),微雨中来看杨柳的颜色,恰好在浴龙桥上遇到老朋友。愁苦像春水一样年年绵绵不绝,随着东风的吹拂而逐渐消散。几乎想写信,但又找不到可以寄送的地方,双鱼仍旧在等待潮水的归来。
注释:
- 东洲:指东边的洲,地名。
- 兰苕:兰草,形容清雅之物。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传统上是人们庆祝的节日。
- 浴龙桥:地名,桥上多水流,适合游玩。
- 愁如春水:比喻愁苦如春天的水一般绵长。
- 双鱼:指双鱼座的星象,象征着等待与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元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可能是作者在游览东洲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对友人的思念,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瑞鹧鸪》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友谊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将读者带入诗人游历的场景中,“东洲游伴寄兰苕”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一同游玩,融入了春日的欢愉。而“人日晴时不用招”则隐含着一种淡淡的悠闲与自在,似乎在表达对友谊的自然流露。
随着诗句的展开,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忧伤。“愁如春水年年长”以春水延绵不断的特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暗喻着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最后几句“几欲作笺无可寄,双鱼犹自等归潮”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无处寄托,双鱼象征着对归属和重聚的渴望,令人感到无奈与凄凉。
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洲游伴寄兰苕:春天时,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寄情于兰草,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人日晴时不用招:在农历正月初七的晴天,朋友之间的相聚自然而然,无需特别邀请。
- 微雨来看杨柳色:细雨中,诗人欣赏杨柳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故人相遇浴龙桥:在浴龙桥上与老朋友重聚,表达了珍贵的友谊。
- 愁如春水年年长:愁苦仿佛春天的水一样,年年不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忧虑。
- 老共东风日日消:随着东风的吹拂,愁苦似乎在逐渐消散,但又显得无奈。
- 几欲作笺无可寄: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写信却找不到可以寄的地方,表现出孤独感。
- 双鱼犹自等归潮:双鱼仍在等待潮水的归来,象征着对友情和归属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春水,形象生动,突显情感的深沉。
- 拟人:双鱼的等待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各句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描绘与情感表达,探讨了友情的珍贵和时间流逝带来的惆怅,展现了人们在春天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兰苕:象征高洁的情感与友谊。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命力和柔情。
- 双鱼:象征着对友情的期待和对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正月初七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诗中提到的“浴龙桥”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的纽带
- B. 自然的美好
- C. 思念的寄托
- D. 生活的无常
-
诗句“愁如春水年年长”中的“春水”用来比喻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友情
- D. 时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彭元逊的《瑞鹧鸪》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彭元逊更侧重于春季的自然景象,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反映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