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和德远)》

时间: 2025-01-01 13:45:15

灯乍灭。

忽见一天明月。

恰舞霓裳歌未歇。

露寒回绛阙。

羽服明晖玉雪。

笑语轻参环玦。

香泽恼人情不彻。

夜长窗自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和德远)》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灯乍灭。忽见一天明月。恰舞霓裳歌未歇。露寒回绛阙。
羽服明晖玉雪。笑语轻参环玦。香泽恼人情不彻。夜长窗自白。

白话文翻译:

灯光刚刚熄灭,忽然看到一轮明月高挂。正好舞者在霓裳中翩翩起舞,歌声未曾停歇。露水寒冷,映衬着朱红色的宫阙。
华丽的服饰在明亮的月光下闪耀如玉雪。轻声的笑语伴随着珠环轻轻碰撞。芳香的气息令人迷醉,情意却未能传达。漫漫长夜,窗外透出白光。

注释:

  • 灯乍灭:刚刚熄灭的灯光。
  • 一天明月:一轮明亮的月亮。
  • 霓裳:指华丽的舞服,常用于形容舞者的服装。
  • 绛阙:红色的宫阙,通常指皇宫的门或楼阁。
  • 羽服:指轻盈华丽的衣服,常用于古代文人或仙女形象。
  • 明晖:明亮的光辉。
  • 香泽:芳香的气息。
  • 恼人情不彻:令人心烦意乱,情意未能传达。
  • 夜长窗自白:漫漫长夜,窗外的光亮映照而来。

典故解析:

“霓裳羽衣舞”源于古代的宫廷舞蹈,常常表现为美丽、轻盈的形象,通常在月夜或者宴席上进行。此诗中提及的“绛阙”与“羽服”也都体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字德远,宋代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往往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月明的夜晚,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思念或失落的情绪中,透过对月亮和舞者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情感无法传达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谒金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夜晚场景。灯光的熄灭和明月的出现形成鲜明对比,既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又引出舞者的舞姿与歌声,展现出一种无限的美感。诗中“露寒回绛阙”的描写,既有自然的冷清,又带有宫廷的奢华,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笑语轻参环玦”与“香泽恼人情不彻”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尽管夜晚是如此美好,然而情感的传达却显得苍白无力,令人感到遗憾。这种情感的矛盾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情感表达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灯乍灭”:灯光刚熄灭,暗示夜晚的开始。
    • “忽见一天明月”:明亮的月亮突然显现,象征希望与美好。
    • “恰舞霓裳歌未歇”:描写美丽舞者,表现出夜晚的热闹与欢愉。
    • “露寒回绛阙”:露水的寒冷,增添了夜晚的清冷感。
    • “羽服明晖玉雪”:华丽的服装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笑语轻参环玦”:轻松的笑语与珠环碰撞声,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 “香泽恼人情不彻”:芳香的气息令人陶醉,但情感却未能相通。
    • “夜长窗自白”:长夜漫漫,窗外透出的光亮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的美丽与月光相提并论,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笑语轻参环玦”与“香泽恼人情不彻”,形成了音韵和谐的对比。
    • 拟人:将夜晚的长与窗外的光明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灵性。
  • 主题思想:此诗探讨了美好瞬间的短暂与情感表达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同时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美好、希望与思念。
  • 霓裳:代表着美丽与华丽,暗示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 露水:象征着清冷,增添了一种孤独感。
  • 香泽: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陶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乍灭”指的是什么?

    • A) 灯光刚刚熄灭
    • B) 灯光明亮
    • C) 夜晚的开始
  2. “羽服明晖玉雪”中的“羽服”指什么?

    • A) 普通衣服
    • B) 华丽的服装
    • C) 旧衣服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 B) 对战争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月亮与孤独,但更多表现出酒中豪情与对友人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写月亮与人情的交织,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