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桂华蟾魄》
时间: 2025-01-17 10:3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桂华蟾魄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桂华蟾魄,到中秋祗有人闻一六。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醽醁。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
白话文翻译
桂花的清香和月亮的光辉,只有在中秋时节才有人能真正体会到。
浩瀚的清风唤起了思绪,千里之外,鸿鹄在空中自由飞翔。
碧空中花儿翻飞,瑶池的天空隐现祥瑞,悠扬的乐声宛如琅琊的石头筑成。
此时我怀抱着玉燕,重温美好的梦境。
我终于相信,名利在丹台之上,光辉照耀八百里,子弟们已然成熟三千。
麟脯和灵瓜又何足道,更有琼斝中的神仙美酒。
秋水映照春山,柳腰花面间,一醉之间便是霓裳的优雅乐曲。
长生与清净,自然无须辟谷修炼。
注释
- 桂华:指桂花的香气。
- 蟾魄:指月亮。
- 一六:指六个时辰,表示时间的流逝。
- 浩渺:形容辽阔而迷茫的样子。
- 鸿鹄:比喻高远志向的人。
- 碧落:指碧蓝的天空。
- 瑶空隐瑞:瑶池的天空中隐现着祥瑞。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美好与高贵。
- 丹台:传说中的仙境,指高尚的境界。
- 麟脯:指神兽的肉,象征珍贵的食物。
- 灵瓜:指神奇的瓜果。
- 琼斝:美酒的器具,象征高雅的饮品。
- 霓裳曲:形容美妙的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字子华,号青云,宋代词人,以词风清新婉丽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念奴娇·桂华蟾魄》创作于中秋佳节,作者借助月亮、桂花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感受到清风送来的思绪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念奴娇·桂华蟾魄》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词作,诗人在中秋佳节的背景下,通过月亮和桂花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以“桂华蟾魄”引出中秋的主题,展现了清澈的月光和芳香的桂花,营造出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
全词融汇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诗人在浩渺的清风中感受到自由飞翔的鸿鹄,象征着志向的高远;而“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象征着美好与祥瑞的到来。通过“嘉梦重育”表达了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与重温,让人倍感温馨。
词中“始信名在丹台”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物质享受。最后以“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结束,强调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传达了一种道家思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华蟾魄,到中秋祗有人闻一六。”:中秋时节,桂花香气和月亮的光辉只有在此刻才能被人们感知。
-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清风浩荡,唤起了思绪,千里之外的鸿鹄展翅飞翔。
-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碧空中花朵翻飞,瑶池的天空隐现祥瑞,悠扬的乐声如琅玕般美妙。
-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我怀抱着玉燕,重温美好的梦想。
-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我终于相信名利在高处,光辉照耀八百里,子弟们已经成熟三千。
-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醽醁。”:麟脯和灵瓜又何足道,更有琼斝中的神仙美酒。
-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秋水映照春山,柳腰花面间,一醉之间便是霓裳的优雅乐曲。
-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长生与清净,自然无须辟谷修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吹飞鸿鹄”,使用比喻手法,象征志向高远的人。
- 对仗:如“秋水春山,柳腰花面”,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浩渺清风因唤起”,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中秋佳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月亮、桂花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华:象征美好与芬芳,代表团圆与思念。
- 蟾魄:象征明亮与清澈,代表理想与追求。
- 鸿鹄:象征高远的志向,代表人们的理想。
- 碧落:象征广阔的天空,代表自由与梦想。
- 琼斝:象征美酒与享受,代表生活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赵长卿
C. 杜甫 -
“桂华蟾魄”中的“蟾”指的是?
A. 蟾蜍
B. 月亮
C. 花 -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高远的志向
C. 贫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经典词作,亦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同样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念奴娇·桂华蟾魄**均以月亮为象征,前者更侧重于思乡情怀,后者则结合了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首词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 《赵长卿诗词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