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竹》

时间: 2025-01-04 08:09:14

真气通瑶岛,灵符降玉清。

不随寒暑变,应使鬼神惊。

雨濯琅玕长,风翻翡翠明。

谁云虫所篆,叶叶是天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气通瑶岛,灵符降玉清。
不随寒暑变,应使鬼神惊。
雨濯琅玕长,风翻翡翠明。
谁云虫所篆,叶叶是天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真气通往瑶岛,灵符降临于玉清之境,显示出一种超凡的灵气与神秘的符咒。它不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这使得鬼神都为之惊叹。雨水滋润下的琅玕花盛开,风吹动着翡翠般的光辉。谁能说这些都是虫子所刻的呢?每一片叶子都是自然天成的。

注释:

  • 真气:指道教中的精气,象征着宇宙的真理与能量。
  • 瑶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超凡。
  • 灵符:是道教中用来驱邪避祟的符咒。
  • 玉清:指道教的一个境界,象征着清净和神圣。
  • 琅玕:一种美丽的植物,象征着仙境的繁荣。
  • 翡翠:比喻光亮的色彩,象征着美丽和珍贵。
  • 虫所篆:指小虫所刻,常用以形容微不足道的事物。
  • 天成:自然生成,非人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畿,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道教思想,作品多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道教文化流行的时期,诗人受到道教思想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符竹》这首诗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自然哲学的思想。开头的“真气通瑶岛,灵符降玉清”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诗中描绘的瑶岛和玉清,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心灵的寄托,象征着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接下来的“不随寒暑变,应使鬼神惊”则展示了诗人对灵符力量的信仰,强调其持久性和神秘性。诗中的“雨濯琅玕长,风翻翡翠明”以生动的自然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最后一句“谁云虫所篆,叶叶是天成”则表达了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强调了自然生成的美好,反驳了人为的卑微。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真气通瑶岛:真气贯穿到仙境瑶岛,象征着灵气的流动和神秘的存在。
  2. 灵符降玉清:灵符降临于玉清之境,显示出神秘力量与清净的结合。
  3. 不随寒暑变:灵符的力量和真气不受季节影响,体现其恒久不变。
  4. 应使鬼神惊:这种力量足以让鬼神都为之震惊,显示其威力。
  5. 雨濯琅玕长:雨水滋润下的琅玕花绽放,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6. 风翻翡翠明:风吹动着翡翠般的光辉,表现出光彩夺目的自然景象。
  7. 谁云虫所篆:反问谁会说这些美丽是虫子所刻,强调自然的伟大。
  8. 叶叶是天成:每一片叶子都是自然界的产物,体现出自然的神奇和完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瑶岛、翡翠等,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宇宙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的自然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岛:象征梦幻和超凡的境界。
  • 灵符:代表神秘的力量和信仰。
  • 琅玕: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繁荣。
  • 翡翠:象征珍贵与光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真气通瑶岛”意指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 C. 灵气的流动
    • D. 神秘的符咒
  2. “不随寒暑变”的意思是?

    • A. 季节变化
    • B. 灵符的恒久性
    • C. 自然的变化
    • D. 诗人的感受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黄畿的《符竹》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黄畿更侧重于道教思想的表达,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宁静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