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监劝学诗》
时间: 2025-01-04 07:41:56云安古汤谿,□□□□滨。
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
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谿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
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
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
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
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
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
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
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
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
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嚣。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
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
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谿上,未必无国珍。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
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
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窜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
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
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誾誾。
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安古汤谿,滨。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谿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嚣。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乃知汤谿上,未必无国珍。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窜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誾誾。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白话文翻译
云安是古老的汤溪,烟雾缭绕。每家每户都弥漫着盐烟,几乎所有人都在砍柴。士人却稀少,想要成功却很艰难。我因沿着告示而来,闲暇时聊聊问问。溪边的山又秀又清,碧水湛蓝高耸入云。衣冠楚楚的人早已不复存在,敢问这是为何呢?盛传汉朝的廷尉,有言语传给乡邻。三牛对着马岭,山中有井却没有贵族。既然这些话值得信任,那么诗书的教化就不再被重视。我听到这些都是叹息,这话深非仁义之言。儒家风尚一旦被扫除,又有多少事情遭到焚烧呢?说到廷尉,他的生平难道不神吗?既然得到了神灵的资质,难道不是贤良圣明的人吗?怎么会有如此鄙陋的言语,千载以来愚弄百姓?这些百姓有幸出身于家世,难道就不值得尊重?唐朝的上柱国,伪蜀之主掌控丝绸。遗留的诏书尚可考证,苗裔后人也熠熠生辉。年轻人应该受到重视,何况正值尧舜之时。为何三百年来,自甘沉沦于尘埃?前贤不知追慕,俚语常常被书写。无知者不明格言,乡野之老相互依循。听我说,蜀地初时是何等的喧嚣。文翁在益州,教化蜀地与维新。英才如王马,承继扬子云的名声。文学作品在当世流光溢彩,至今仍然散发清香。从那时起,我们蜀地的士人,文学气质多么出众。可见汤溪之上,未必没有国之瑰宝。经过琢磨终能成器,并非只是荆棘丛生。我虽不是文翁,但愿意使风俗淳厚。也非好辩之人,劝告也只是恳切。公侯难道有种?自致唯斯文。蜀地学问孤陋,师友之间须更加亲近。再听我一言,既然学习就必须勤奋。不勤如不学,勤学才会有收获。那些隐退的巨儒,成功的国家名臣。唯恐学不到,学习必定不会沉沦。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十户人中有忠信,看到的人稀少能遵循。希望经过岁月的积累,俊才们能再现辉煌。诗书礼仪的乡土,举荐充任国宾。
注释
- 云安:古地名,指今四川的云安地区。
- 盐烟:盐场蒸发盐分时产生的烟雾。
- 士子:读书人,指有志于仕途的年轻人。
- 锥刀:指用来加工木材的小刀,象征着艰难的求学之路。
- 衣冠杳不报:指昔日的读书人和高官显贵都已不再,意指社会风气的变化。
- 廷尉:古代官职,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员。
- 蜀氏:指蜀地的士人。
- 文翁:指文翁对蜀地的教育和文化影响。
- 扬子云:指扬子云的名声,意指文才出众的人。
- 朱子:指朱熹,宋代理学家,强调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日翚,字元翚,号天云,宋代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常通过古典诗词表达对时事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云安监劝学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衰退之时。诗人以此诗劝诫蜀地的士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呼唤士人应当重振文风,传承儒家文化。
诗歌鉴赏
《云安监劝学诗》以云安古汤溪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被盐烟和樵薪包围的乡村图景,揭示了士人稀少的困境。全诗通过对古今士人和文化传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担忧。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透过景象反映出对文化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反复提到的“士子”的艰辛,揭示了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忽视,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后辈要勤奋学习。特别是对文翁与扬子云的提及,不仅彰显了蜀地文化的辉煌历史,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劝诫中流露出的关怀与期待,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通过对古代名士的追慕,诗人表达了对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诗中提到“十室有忠信”,不仅是对忠诚之士的赞扬,更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昂扬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文化复兴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安古汤谿:写景,点明地点。
- 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描述生活景象,表现出盐业和木材的重要性。
-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反映士人稀少,求学艰难。
- 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说明诗人因告示而来,寻求交流。
- 谿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对士人的消失感到疑惑。
-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提及历史人物,反映士人之间的传承。
- 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比喻乡村生活的艰辛和贫乏。
-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说明对文化的遗忘与忽视。
- 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对现状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琢磨始成器”,形象地表达学习的重要性。
- 对仗:如“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使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呼唤士人要重振文风,传承儒家文化,同时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安:象征着古老与传承。
- 盐烟:代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乡村生活的沉重。
- 士子: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希望。
- 文翁:代表教育的传承与文化的复兴。
- 汤溪: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安监劝学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日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士子”主要指什么?
- A. 农民
- B. 读书人
- C. 商人
- D. 官员
-
诗中提到的“文翁”是指?
- A. 一位诗人
- B. 益州的教育家
- C. 一位将军
- D. 一位商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荀子的名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日翚《云安监劝学诗》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关切,但前者更多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王日翚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