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折菊》

时间: 2025-01-04 11:51:08

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黄菊花香气四溢,绝对是世间的奇花,然而在重阳节时却被误以为是与茱萸相配的花。菊花开放得晚一些,越是经历霜冻越显得高洁,真让人忍俊不禁,笑那些小孩竟然说这花已经过时了。

注释:

  • 黄菊:指秋天开花的菊花,象征高洁、坚韧。
  • 重阳:指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
  • 萸枝:指茱萸树枝,常与重阳节相伴,是习俗之一。
  • 凌霜操:指经历了霜冻后仍然坚韧挺立的气节。
  • 儿童道过时:指小孩觉得菊花的开花时间晚于节气,显得不合时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是表现对国家、对民众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在重阳节前夕,折下菊花,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重阳节是传统的赏菊节日,陆游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反思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九月十二日折菊》以菊花为主题,展现了陆游对菊花的深情厚谊。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高和坚韧,尤其在秋冬时节,菊花依然妍丽,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诗中“黄菊芬芳绝世奇”一句,强调了菊花的独特与芬芳,体现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与珍视。

其次,诗中提到“重阳错把配萸枝”,以重阳节的习俗引入,表达了对传统与现实的思考。重阳节期间,茱萸和菊花常常一起被提及,作者在此句中则用“错把”二字,表现了对传统习俗的质疑与反思。

“开迟愈见凌霜操”让人感受到菊花在严寒中盛开的坚韧,正如诗人自身的处境,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挫折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意象不仅呈现了菊花的美丽,更隐喻了作者对理想与信仰的执着。

最后一句“堪笑儿童道过时”,通过小孩的无知,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无奈。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时间的无知,正是对大人世界的讽刺,带有淡淡的幽默。

整首诗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菊芬芳绝世奇:描写菊花的芳香,强调其独特之美,表明作者对菊花的喜爱。
  2. 重阳错把配萸枝:提到重阳节的习俗,引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3. 开迟愈见凌霜操:菊花即便在霜冻中依然开放,象征不屈精神。
  4. 堪笑儿童道过时:通过小孩的无知表现对传统的反思,增加了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绝世奇”,增强了其美的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儿童的言语,表达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展现了菊花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自己在逆境中仍旧坚持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作者的高尚情操。
  • 凌霜:表现了抗击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 儿童:代表天真与无知,隐喻对传统的讽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月十二日折菊》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陆游
    C. 李白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答案:C

  3. “开迟愈见凌霜操”意指什么? A. 菊花开得早
    B. 菊花在寒霜中依然盛开
    C. 菊花已经凋谢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菊花》 by 陶渊明
  • 《秋夕》 by 杜甫
  • 《重阳席上作》 by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

  • 《菊花》 by 陶渊明:同样以菊花为主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秋夕》 by 杜甫: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