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刘安》

时间: 2024-09-19 22:10:06

忽弃国中去,疑为方外游。

早知守都厕,何似莫仙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弃国中去,疑为方外游。
早知守都厕,何似莫仙休。

白话文翻译

我忽然离开了国家,仿佛是在外游玩。
早知道要守卫这城市的厕所,还不如不做这个仙人般的隐居。

注释

  • :突然、忽然。
  • :放弃、离开。
  • 国中:国家之中。
  • 疑为:疑似、似乎。
  • 方外: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境界,通常指道教所追求的隐居生活。
  • 守都厕:守卫城中的厕所,意指繁琐琐碎的工作。
  • 何似:与其说、还不如。
  • 莫仙休:不做仙人般的隐居生活。

典故解析

“方外游”指代道教追求的超脱世俗的生活,常用于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守都厕”,则是对繁琐日常的讽刺,暗示着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梦得,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见称,常常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国家衰弱之际。刘克庄身处这样的社会背景,常常思考个人的处境和理想,诗中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忽弃国中去,疑为方外游”,描绘了一个突然脱离世俗的意象,这种意象仿佛带有一丝迷茫,似乎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归属。而“早知守都厕,何似莫仙休”则直接表露出作者的失落与无奈,守卫城市的厕所这一繁琐琐碎的工作,突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由、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中交织着,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令人深思。诗的结构简练而富有哲理,蕴含了深厚的人生思考,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弃国中去”:突然离开了国家,表明了一种决心与突发的想法。
  • “疑为方外游”:感觉自己像是在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带有疑惑与不安。
  • “早知守都厕”:如果早知道要守卫这样的琐事,心中对生活的思考加深了。
  • “何似莫仙休”:与其做这样的事,不如选择隐居,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守都厕”和“莫仙休”的对比,展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 反讽:隐喻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深刻表达了对世俗的排斥。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人生的困惑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中:象征着繁琐的官场与社会责任。
  • 方外:代表着隐逸与自由的理想状态。
  • 都厕:象征着琐碎的生活与无奈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忽弃国中去”的意思是: A. 突然离开国家
    B. 留在国家里
    C. 确定要去国外

  2. “早知守都厕,何似莫仙休”中“莫仙休”指的是: A. 做官
    B. 隐居生活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作品在主题上均有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更强调现实的无奈与对比,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隐居的宁静和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典诗词精华》
  3. 《刘克庄诗文全集》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这首诗以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