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守秘丞二首》

时间: 2024-10-02 16:28:51

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麽携琴载鹤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守秘丞二首

斗垒那堪数旱饥,君侯苦节未为非。
宾筵虽画何尝卜,雩祷于天且不违。
岁俭粟输仓氏少,郡贫饷入洛阳稀。
老农夹道攀辕叹,作麽携琴载鹤归。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怎么能承受几次干旱和饥荒呢?您的节操和品德却依然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宴席上装饰华丽,却怎么能占卜未来?对天的祈祷也只能顺其自然。年年都节俭,仓库里存粮却依然少,地方的贫困使得送到洛阳的赋税也十分稀少。田间的老农在道旁攀着车辕叹息,您带着琴和仙鹤又是何时归来呢?

注释

  • 斗垒:指土地的堆积与整治,暗指生活的艰难。
  • 君侯:对张守秘丞的尊称,表明对他的尊重。
  • 宾筵:指设宴招待宾客的场合。
  • 雩祷:指祭祀和祈求丰年,古代的一种农业祈祷仪式。
  • 岁俭:每年节约。
  • 仓氏:指仓库的主人,象征粮食储备。
  • 郡贫:指地方经济困窘。
  • 老农:指老百姓,代表社会底层。

典故解析

  1. 雩祷:古代农业社会中,农民会在特定的时节进行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无奈。
  2. 携琴载鹤:古代文人雅士常以琴和鹤象征高洁的情操,暗示诗人对张守秘丞的美好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梦得,号天池,著有《天池诗草》。其诗风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刘克庄与张守秘丞的送别场合,反映出当时地方经济的困窘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诗人以对张守秘丞的美好祝愿和对民生困苦的关切为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思考。首联以“斗垒”开头,生动刻画了因干旱而造成的土地贫瘠与人们的苦难,直指社会底层的生存困境。接着,通过对张守秘丞的赞美,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守与不屈。诗中提到的“宾筵虽画何尝卜”,既是对宴席华丽的嘲讽,也暗含对未来命运不确定性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经济的窘迫描绘出地方的贫困与无奈,尤其是“老农夹道攀辕叹”,用生动的场景表达了人民的苦痛与无奈。同时,最后一句“作麽携琴载鹤归”,则是对张守秘丞未来归来的期待,寓意着希望与美好的愿景。整首诗在严肃的主题中交织着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与对时代的无奈。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斗垒那堪数旱饥:土地的苦难与干旱使人难以承受。
    • 君侯苦节未为非:尽管处境艰难,君侯仍保持高洁的品德。
    • 宾筵虽画何尝卜:宴席虽美,却无法预知未来的命运。
    • 雩祷于天且不违:对天的祈祷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强求。
    • 岁俭粟输仓氏少:每年都节俭,仓库里的粮食仍然稀少。
    • 郡贫饷入洛阳稀:地方贫困,送到洛阳的赋税也稀少。
    • 老农夹道攀辕叹:田间的老农在道旁叹息,感慨生活的艰辛。
    • 作麽携琴载鹤归:诗人期待张守秘丞带着琴和鹤归来,象征着高洁与希望。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席与未来命运进行比较,暗示物质的奢华与精神的困境。
    • 拟人:老农叹息,赋予了农民情感,反映社会底层的哀求。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3. 主题思想:诗歌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人性坚韧与美好未来的期许,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干旱与饥荒:象征社会的困境,反映出民众的苦难。
  • 琴与鹤:象征高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老农:代表社会底层人群,体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侯”指的是? A) 诗人
    B) 张守秘丞
    C) 农民
    D) 洛阳官员

  2. 诗中“岁俭粟输仓氏少”说明了什么? A) 粮食丰盈
    B) 地方贫困
    C) 人民富裕
    D) 经济繁荣

  3. “老农夹道攀辕叹”中的“攀辕”是什么意思? A) 拖拉
    B) 抱住
    C) 攀附
    D) 叹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心民生困苦。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对离别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刘克庄《送张守秘丞》: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杜甫通过描绘国破家亡的景象,表现出深切的忧国之情,而刘克庄则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与对民生的忧虑,展现出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读与赏析。
  • 刘克庄生平及作品研究:深入了解刘克庄的诗歌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