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春道中
山到阳春好,人传电白奇。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
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
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
白话文翻译:
在阳春的道路上,山峦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美丽,人们口口相传这儿的奇特之处。旅客在藤花下采摘,鸟儿的鸣叫让当地人都心知肚明。眼前的天门似乎打开,横跨的桥梁上云雾缭绕。蛮地的风景如同脱离了束缚,定会胜过秋天的景色。
注释:
- 阳春:指春天,阳光明媚的季节。
- 电白:形容景色的奇特,可能指阳光下的洁白。
- 藤花:藤本植物的花,象征春天的生机。
- 土人:当地人,指居住在此地的人。
- 天门:可能是指自然形成的山口或峡谷。
- 岚气:山间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蛮方:蛮地,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通常风景独特。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今无,明代诗人,禅宗僧侣,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阳春道中》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山到阳春好”直接点出春天的美丽,山与春的结合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接着“人传电白奇”,说明这里的美丽是众所周知的,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藤花行客采,鸟语土人知”描绘了春天的生动场景,藤花盛开,行人采摘,鸟儿的歌唱让当地人感到亲切。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后半部分“当面天门出,横桥岚气移”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更深刻描写,天门和横桥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宏伟与壮观。
最后一句“蛮方如脱木,定胜是秋时”则暗示着春天的景色将超越秋天的美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到阳春好:春天的到来让山显得格外美丽。
- 人传电白奇:人们口口相传这里的奇特景色。
- 藤花行客采:旅客在藤花下采摘。
- 鸟语土人知:鸟儿的叫声让当地人都知道春天的到来。
- 当面天门出:眼前仿佛有一扇天门打开。
- 横桥岚气移:横跨的桥上云雾缭绕,气氛神秘而美丽。
- 蛮方如脱木:蛮地的风景如同脱离了束缚。
- 定胜是秋时:春天的美景一定会胜过秋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句之间结构相似,使诗意更为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丽景色的赞美,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阳春:象征希望与生机。
- 藤花:代表着春天的繁荣与活力。
- 鸟语: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文的交融。
- 天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广阔的前景。
- 蛮方:象征着未开发的自然美,代表着一种原始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春”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藤花行客采”意指什么?
- A. 乘客在车上
- B. 行人在采摘藤花
- C. 藤花只在秋天开放
- D. 行人不喜欢藤花
-
诗中提到的“天门”指的是什么?
- A. 一扇真正的门
- B. 自然形成的山口或峡谷
- C. 一座建筑
- D. 一个村庄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杜甫的《春望》则在春天的景色中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