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壬午发利州》

时间: 2025-01-14 07:11:47

十里迎春水面开,橹声不动柁声催。

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壬午发利州 洪咨夔 〔宋代〕

十里迎春水面开,橹声不动柁声催。 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

白话文翻译:

沿着水面十里迎接春天的到来,船桨声静悄悄的,只有船舵声在催促前行。 春天的山峦在转弯处似乎要结束,江水仿佛到了尽头,白鸟在风中迎面飞来,仿佛是被风吹折而来。

注释:

  • 壬午: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壬午为特定年份的表示。
  • 利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广元市一带。
  • 橹声:指船桨划水的声音。
  • 柁声:指船舵转动的声音。
  • 春山:春天的山峦。
  • 白鸟:白色的鸟,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鸟类。
  • 风折来:形容鸟儿仿佛是被风吹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四川利州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壬午日从利州出发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江面上的景色和旅途的情景。首句“十里迎春水面开”,通过“迎春”和“水面开”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江面的开阔。次句“橹声不动柁声催”,以橹声和柁声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船行的静谧和前行的节奏。后两句“春山转处疑江尽,白鸟迎人风折来”,通过对春山和白鸟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洪咨夔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十里迎春水面开”,通过“迎春”和“水面开”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江面的开阔。
  • 次句“橹声不动柁声催”,以橹声和柁声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船行的静谧和前行的节奏。
  • 第三句“春山转处疑江尽”,通过对春山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
  • 末句“白鸟迎人风折来”,通过对白鸟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喜和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迎春”、“水面开”、“风折来”等,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比:如“橹声不动柁声催”,通过声音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诗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迎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水面开:江面的开阔,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 春山:春天的山峦,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旅途的惊喜。
  • 白鸟:白色的鸟,象征着纯洁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橹声不动柁声催”中的“橹声”和“柁声”分别指什么? A.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舵转动的声音 B.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帆的声音 C. 船舵转动的声音和船帆的声音 D. 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船锚的声音

  2. 诗中“白鸟迎人风折来”中的“风折来”是什么意思? A. 风把鸟吹来 B. 鸟被风吹折了翅膀 C. 鸟在风中飞翔 D. 鸟被风吹得折断了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四月壬午发利州》:两者都描绘了春天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歌,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介绍,可帮助理解洪咨夔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