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如庵 其五
作者:张孝祥 〔宋代〕
原文展示:
道人受偈自然灯,笔底光芒夜夜腾。
诗成十手不供写,凿齿敢对弥天僧。
白话文翻译:
这位道士接受了自然的启示,仿佛灯光闪耀,笔下的光芒在夜间不断翻腾。
诗写成了,尽管十个人的手都无法供笔书写,我却敢于与那弥天的和尚对峙。
注释:
- 道人:指修道之人,通常指道教的修行者。
- 受偈:接受的教诲或诗句。
- 自然灯:自然的启示或灵感,似灯光般明亮。
- 笔底光芒:形容写作时灵感迸发,文思如泉涌。
- 十手不供写:形容诗歌的辉煌,十个人的手也无法与之匹敌。
- 凿齿:指用口舌与人争辩,形容敢于与人对峙。
- 弥天僧:意指高深莫测的和尚,可能指那些学识渊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南山,宋代诗人。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清新的诗歌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孝祥在如庵时,表现了他对道教哲学的热爱,对灵感和创作的感悟,以及与高人对话的勇气和自信。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和如庵 其五》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信的诗作。开头引用“道人受偈自然灯”,暗示了道教中对心灵启示的重视,强调灵感来源于自然的智慧。接着“笔底光芒夜夜腾”形象地描绘了创作时的灵感如灯光般明亮,反复闪烁,诗人在夜晚中思绪如潮,文思泉涌。
第三句“诗成十手不供写”则表现出诗作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性,诗人的才华超越常人,令人钦佩。最后一句“凿齿敢对弥天僧”表达了诗人对高人深邃智慧的敬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勇于挑战的精神,显示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道”和“诗”的独特理解,展现了张孝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对灵感、创作及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受偈自然灯:道士接受自然的启示,如灯光般明亮。
- 笔底光芒夜夜腾:在写作时,灵感如光芒般源源不断,夜晚是创作的最佳时机。
- 诗成十手不供写:尽管有十个人的手,也无法写出这首诗的精彩,强调独特性。
- 凿齿敢对弥天僧:表示诗人有勇气与高人对峙,表达了自信和挑战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启示比作灯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灵感的来源。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夸张:用“十手不供写”夸大了诗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自信,同时也对道教哲学的推崇,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高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道人:象征着智慧与启示。
- 自然灯:象征灵感与真理的光辉。
- 笔底光芒:象征创作时的灵感与激情。
- 弥天僧:象征着高人和深邃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然灯”指的是什么? A. 人工制造的灯
B. 灵感和启示
C. 天上的星星
答案:B -
“诗成十手不供写”中“十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的容易
B. 诗的难以复制性
C. 诗的数量
答案:B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张孝祥
C. 杜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诗与李白的作品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而张孝祥则更注重对道教哲学的理解和内心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