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登横舟欲赋不成阻风汉口乃追作寄赵富文杨齐伯》
时间: 2025-01-19 16:5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
秀色挹不尽,西风将梦还。
我昔登横舟,最爱汉阳树。
横舟今不见,树色只如故。
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
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
白话文翻译
已经经过汉阳的岸边,却依然眺望着横舟山。
那秀美的风景让我无法尽兴,西风送来梦境的回响。
我曾经登上横舟,最喜爱汉阳的那棵树。
如今横舟再也看不见,树的颜色依然如旧。
公舟在苍茫的天空中,我的舟却如浮萍一般。
我在栏杆上试着拍手,也同样举起了酒杯。
注释
- 横舟:指的是一条船,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船只,或是泛指舟艇。
- 汉阳:汉阳是长江沿岸的一个地方,古称汉阳,现为武汉的一部分。
- 秀色:美丽的景色。
- 青冥:形容天空的广阔与深远。
- 浮萍:指漂浮的水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宗道,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曲和诗歌,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览汉口时,因风阻而未能如愿地继续游历,便追忆往昔的游船经历,表达对汉阳美景的眷恋与思念。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屡登横舟欲赋不成阻风汉口乃追作寄赵富文杨齐伯》是一首充满游子情怀的诗。诗中通过对横舟和汉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开篇即以“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引出思念,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诗中提到的“秀色挹不尽”,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陶醉与迷恋,而“西风将梦还”则暗示着梦境与现实交错,留下了抑郁的情感。接下来的回忆部分,诗人通过对昔日登舟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他对那棵树的深情厚谊,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与景色的恒久。
“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这一句,诗人以浮萍自喻,表现出漂泊无定的心境,反映出他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无奈。结尾的“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则是情绪的释放,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寻找欢乐的态度。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的怀念,运用自然景物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张孝祥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过汉阳岸,却望横舟山:诗人已经离开汉阳,远望横舟山,表达了游历的无奈。
- 秀色挹不尽,西风将梦还:美丽的风景如同美酒,令人陶醉,西风带回了梦境的回忆。
- 我昔登横舟,最爱汉阳树:回忆过去登船时,最喜欢的就是汉阳的树木。
- 横舟今不见,树色只如故:如今横舟已不见,唯有树的颜色依然如旧,流露出时间的无情。
- 公舟在青冥,我舟一浮萍:公舟在高空中遨游,而我却如浮萍般漂泊,显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 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在栏杆上试着拍手,自己也举起酒杯,试图找寻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浮萍,表现出漂泊不定的状态。
- 拟人:西风被赋予了带回梦境的能力,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中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舟:象征着自由与旅行。
- 汉阳树: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归属感。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梦想的召唤。
- 浮萍:象征着漂泊与无根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横舟”,它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旅行
B. 安定与归属
C. 忧伤与孤独 -
“阑干试拍手,我亦同举酒”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孤独感
B. 寻找快乐
C. 对往昔的追忆 -
诗中提到的“汉阳树”代表什么? A. 过去的美好回忆
B. 一棵特殊的树
C. 自然的美丽景象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赤壁赋》与《屡登横舟》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历史感与哲理思考,而后者则更为个人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