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晴那得晓来泥,才见金钲浴绀池。一阵五更松上雨,元来睡著不曾知。
白话文翻译:
夜晚晴朗时,怎么能看到清晨的泥泞呢?等到天亮,才发现金色的钟声在碧水中沐浴。一阵松林中的雨声传来,我竟然在睡梦中未曾察觉。
注释:
- 夜晴:夜晚天空晴朗。
- 晓来泥:早晨的泥泞,指早上露水或雨水浸润土地后形成的泥土。
- 金钲:金色的钟声,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钟的声音。
- 浴绀池:在碧绿的水中沐浴,指水面的反射效果。
- 五更:指夜晚五点左右的时间。
- 松上雨:松树上落下的雨声。
- 元来:原来,表示对之前情况的认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传统典故,但通过“金钲浴绀池”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岭的夜晚,杨万里在此期间游览,受夜晴和晨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访周仲觉夜宿南岭,月色粲然。晓起路湿闻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夜宿体验的诗。开头两句通过夜晚的晴朗与清晨的泥泞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时空的转换和自然的变化。“金钲浴绀池”一语,运用意象化的手法,描绘出月光照耀下水面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夜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感悟。接着,通过“五更松上雨”的描写,体现了早晨的静谧与自然的生动,诗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宁静中沉睡的状态,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晴那得晓来泥:夜晚晴朗,天亮时才发现路面湿滑,暗示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醒悟。
- 才见金钲浴绀池: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水面,像金色的钟声在水中荡漾,表现出晨光的美丽。
- 一阵五更松上雨:五更时分,松树上的雨声传来,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动感。
- 元来睡著不曾知:诗人之前在睡梦中未曾察觉这一切,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无意识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晨光比作金色的钟声,突出景色的美感。
- 拟人:松树上的雨声好像在低语,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夜与晓、金与绀、水与池,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晴:象征宁静与安逸。
- 金钲:象征美好与希望。
- 绀池: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松上雨:象征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钲”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钟声
- B. 金色的钟声
- C. 铜色的钟声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
“夜晴那得晓来泥”中表现了什么?
- A. 夜晚的美丽
- B. 晨间的泥泞
- C.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夜晚的描绘上更为豪放,展现出诗人气魄与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