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洞》

时间: 2024-12-29 19:34:44

半世观山鬓已皤,欲求钓艇老渔蓑。

杖藜又过烟霞洞,闻说当年烂斧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世观山鬓已皤,
欲求钓艇老渔蓑。
杖藜又过烟霞洞,
闻说当年烂斧柯。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山中观赏了半辈子,头发也已变白,
想要找一只钓鱼的小船,穿上老渔夫的蓑衣。
我又手杖慢慢经过烟霞洞,
听说当年这里有位名叫烂斧柯的隐士。

注释:

  • 半世:半生,指人生的一半。
  • 观山:观赏山景。
  • 鬓已皤:鬓发已白,形容年纪已大。
  • 钓艇:小船,用来钓鱼。
  • 老渔蓑:老渔夫穿的蓑衣,象征渔夫的生活。
  • 杖藜:手杖,通常用来助行。
  • 烟霞洞:烟霞缭绕的洞,形容山水的美景。
  • 烂斧柯:隐士的名字,象征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愿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吕愿中晚年,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朝阳洞》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中,吕愿中以“半世观山鬓已皤”开篇,直接点出自己在自然中度过了半生,而此时的他头发已白,说明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着,他想要追寻钓鱼的快乐,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渴望。钓艇和老渔蓑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愿望在现代社会尤其显得珍贵。

第三句“杖藜又过烟霞洞”,描绘了他在自然中漫游的情景,手杖的使用不仅是实际的辅助,更表达了一种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提到烂斧柯,暗示了隐士的生活及其悠然自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向往那种隐逸的生活。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世观山鬓已皤:诗人感叹自己在山中度过了大半生,白发的出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2. 欲求钓艇老渔蓑:渴望拥有一只钓鱼的小船和渔夫的蓑衣,体现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3. 杖藜又过烟霞洞:借助手杖,慢慢走过烟霞洞,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
  4. 闻说当年烂斧柯:提到烂斧柯的隐士,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钓艇”和“老渔蓑”,形成对称美。
  • 比喻:隐士的生活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 意象:山、钓艇、蓑衣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图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高远。
  • 钓艇:象征着自由与悠闲的生活方式。
  • 老渔蓑:代表着隐士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烟霞洞:意象美丽,昭示着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烂斧柯”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渔夫
    C. 一位诗人

  2. 诗人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居自然
    C. 游历四方

  3. “鬓已皤”说明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年轻
    B. 年老
    C. 充满活力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吕愿中的《朝阳洞》都描写了自然景色,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多的是对山水的描绘,而吕愿中的诗则更突出了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