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朝阳还吴》

时间: 2025-01-19 18:51:25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

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

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

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白话文翻译:

孤独无伴,带着干粮空自进入秦地。官场的道路已经可以预见,决定归隐在包山的春天。故乡如同飞鸟般遥不可及,海浪让旅人感到忧愁。在洛水边举杯,因离别而怨恨,柳花初绽新绿。

注释:

  • 寂寞俱不偶:形容孤独无伴。
  • 裹粮空入秦:带着干粮却无所作为地进入秦地。
  • 宦途已可识:官场的道路已经可以预见。
  • 归卧包山春:决定归隐在包山的春天。
  • 旧国指飞鸟:故乡如同飞鸟般遥不可及。
  • 沧波愁旅人:海浪让旅人感到忧愁。
  • 开樽洛水上:在洛水边举杯。
  • 怨别柳花新:因离别而怨恨,柳花初绽新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此诗可能是李颀在官场失意后,决定归隐时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官场失意后的普遍心态,即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李颀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首句“寂寞俱不偶”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而“裹粮空入秦”则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所作为。后两句“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通过对故乡和旅途的描绘,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感。最后两句“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则以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归隐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归隐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俱不偶”: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无人相伴。
  • “裹粮空入秦”:诗人带着干粮进入秦地,却无所作为,暗示了官场上的失意。
  • “宦途已可识”:诗人对官场的道路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 “归卧包山春”:诗人决定归隐在包山的春天,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旧国指飞鸟”:诗人将故乡比作遥不可及的飞鸟,增强了孤独感。
  • “沧波愁旅人”:诗人通过海浪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忧愁。
  • “开樽洛水上”:诗人在洛水边举杯,准备离别。
  • “怨别柳花新”:诗人因离别而怨恨,柳花初绽新绿,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旧国指飞鸟”将故乡比作飞鸟,形象地表达了故乡的遥远。
  • 拟人:“沧波愁旅人”将海浪拟人化,赋予了海浪忧愁的情感。
  • 对仗:“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和自然生活,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寂寞:诗人的孤独感。
  • 裹粮:诗人带着干粮,象征着准备远行。
  • 秦:官场的象征。
  • 包山春:归隐生活的象征。
  • 飞鸟:故乡的象征,表达了故乡的遥远。
  • 沧波:旅途的象征,表达了旅途的忧愁。
  • 洛水:离别的地点。
  • 柳花:离别的象征,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裹粮空入秦”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准备远行 B. 诗人在官场上的无所作为 C. 诗人对秦地的向往 答案:B

  2. 诗中的“归卧包山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不满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B

  3. 诗中的“旧国指飞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归嵩山作》:同样表达了归隐的情感。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颀的《送顾朝阳还吴》与王维的《归嵩山作》:两首诗都表达了归隐的情感,但李颀的诗更侧重于官场失意后的孤独和忧愁,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颀的全部诗作。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