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月夜》

时间: 2025-01-04 09:57:45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

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

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

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意思解释

山中月夜

作者: 张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
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
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
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清爽的夜晚来临,明亮的月光只听见水流的声音。
树叶的光亮知道露水已滴落,兰花的香气依赖于微风的清新。
天地之间未曾后悔这场灾祸,豺狼依然阻碍着军队。
故乡的夜晚也是如此,我长久地盼望着能沾湿缨带的那一刻。

注释:

  • 过雨: 雨过之后。
  • 清夜: 清爽的夜晚。
  • : 只,唯有。
  • : 落下。
  • : 香气,芬芳。
  • : 依靠,依赖。
  • 悔祸: 后悔灾祸的发生。
  • 阻兵: 阻碍军队,指战事的影响。
  • 霑缨: 沾湿缨带,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雨后清明的夜晚,诗人借助月夜的景象,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山中月夜》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新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过雨得清夜”引入,空灵的月光与清澈的水声相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气氛。诗中描绘的“叶光知露陨”和“兰馥赖风清”,展现了自然界中细腻的变化,蕴含着生机与宁静。

然而,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后半部分显露无遗。“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不仅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悲哀,也暗示了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对比与冲突。最后一句“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仿佛在月光下凝望着远方,希望能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得到一丝安慰和寄托。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困境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 雨后夜晚,明月照耀,只有水声在耳边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 树叶在月光下闪烁,似乎能感知露水的滴落,兰花的芬芳依赖于清风的拂动,表现自然的细腻。
  • 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 即便天地之间经历了灾祸,豺狼依然在阻挡着军队,暗含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
  • 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在同样的月夜下,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渴望能够沾湿缨带,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 “叶光知露陨”通过叶光的描绘隐喻自然的灵动。
  • 拟人: “兰馥赖风清”将兰花的香气拟人化,使其显得生动。
  • 对仗: 前后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对时局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宁静与思念。
  • 水声: 代表自然的和谐与清新。
  • : 代表清晨的生机与淡淡的忧伤。
  • 兰馥: 象征芳香与美好,代表对故乡美好记忆的向往。
  • 豺狼: 象征着阻碍与凶险,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明惟水声”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夜晚?

    • A. 嘈杂的夜晚
    • B. 宁静的夜晚
    • C. 阴暗的夜晚
    • D. 风雨交加的夜晚
  2. “故园同此夕”中的“夕”指的是哪个时间?

    • A. 早晨
    • B. 正午
    • C. 晚上
    • D. 午夜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嵲《山中月夜》 vs.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思绪,但张嵲的作品更强调对社会动荡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关注于自然的静谧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