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士在兜率天(佛教中的一个天界)降生,空荡荡的池塘里盛开着满满的白莲。在秋风和明月的映照下,斋戒的日子,影子在堂前摇曳。色彩斑斓的花朵凋谢,香气却与百花齐放的芬芳不同。谁又知道它的本性不被染污,正如一片纯净的心田。
注释:
- 大士:指菩萨,佛教中助人觉悟的圣者。
- 兜率:兜率天,佛教天界之一,是大士所居之地。
- 空池:指没有杂草杂物的池塘,象征纯净。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雅,一般与佛教的清净无染有关。
- 斋日:佛教中信徒进行斋戒的日子。
- 不染性:指事物的本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持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 780 年-约 850 年),字梦得,唐代诗人,出身名门,是一位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的诗风受禅宗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白莲和斋日,表达了对佛教清净思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认同。
诗歌鉴赏:
《题东林白莲》是一首描绘佛教意象的诗,反映了诗人对清净心灵的向往。诗中“空池满白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白莲象征着无染无垢的纯洁。秋风、明月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澄明与安宁。
诗的最后两句“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不受外界影响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白莲的赞美,表达了对纯洁心灵的钦佩与追求,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内心的清净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意境深远,文字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信仰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士生兜率:开篇引入佛教概念,表明大士的降生与天界的关系。
- 空池满白莲:空池象征清净,白莲则是纯洁的象征,暗示理想的境界。
- 秋风明月下: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斋日影堂前:强调斋戒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宗教的仪式感。
- 色后群芳拆:颜色消逝,花朵凋谢,象征世间的无常。
- 香殊百和燃:香气的独特,表现出白莲的特殊之处。
- 谁知不染性:引发对内心本质的思考。
- 一片好心田:总结了追求内心纯净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莲比喻纯洁的心灵。
- 对仗:如“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莲花象征清净,斋日象征修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纯粹,强调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一颗无染的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着纯洁、高尚与佛教的无染。
- 秋风、明月:象征宁静、清冷的自然景象。
- 斋日:象征宗教的虔诚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内心的清净
- C. 生命的无常
-
填空题:诗中“色后群芳拆”的意思是____。
-
判断题:诗人通过白莲来表达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对/错)
答案:
- B
- 颜色消逝,花朵凋谢。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齐己的诗更侧重于佛教哲学和内心的清净,而白居易则多描写人间的美丽与繁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