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无题用高赞两韵》

时间: 2025-01-06 09:29:38

杜宇经宵啼血,伯劳那得西归。

钟情我辈正凄其,岂是英雄无泪。

愿把长绳系日,不教采凤分飞。

谩烧高烛搅深帏,恐怕玉人清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二 无题
杜宇经宵啼血,伯劳那得西归。
钟情我辈正凄其,岂是英雄无泪。
愿把长绳系日,不教采凤分飞。
谩烧高烛搅深帏,恐怕玉人清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杜鹃鸟整夜啼叫,仿佛在为失去的爱情悲鸣,而伯劳鸟又怎么能回到西边去呢?我辈的痴情正如这凄凉,英雄也难免有泪水。愿意把长绳绑住太阳,绝不让那些倾慕的凤凰分开飞去。可是在高烛的光照下,深帷也被扰动,生怕打扰了那位美人的安睡。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因其叫声悲切,常用来象征离别或哀伤。
  • 伯劳:一种鸟,常在西边栖息,寓意归去。
  • 钟情:深情厚爱。
  • 英雄无泪:指英雄虽有豪情壮志,仍会因情感而流泪。
  • 长绳系日:将长绳系住太阳,表达出不愿分离的强烈愿望。
  • 采凤:指寻求爱情的美丽女子。
  • 谩烧高烛:随意点燃高烛,意指心中激动。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杜鹃,古代文人常用其鸣叫来表达哀伤,尤其是与离别相关的情感。伯劳鸟在古诗中常与归乡、思乡相关联,表现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长绳系日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愿望,恰似古代神话中对时间的掌控。诗中提到的“玉人”,常指代美丽的女子,具有浓厚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追求艺术的独特性与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之中,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渴望相互交织,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爱情、离别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二 无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鸟鸣与光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诗中,杜鹃的啼鸣象征着离愁和哀伤,伯劳鸟的归去则引出了对自由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情感深度的认识,认为即使是英雄也会被情感所打动,流下泪水,显示出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愿把长绳系日的意象,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与不舍,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之情。最后一句提到的“恐怕玉人清睡”,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生怕打扰到那份宁静。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澜起伏,既有深沉的哀伤,又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复杂而真实的人性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杜宇经宵啼血:描述杜鹃鸟整夜悲鸣,生动地表现出离愁的情境。
  2. 伯劳那得西归:伯劳鸟又怎能返回西边,暗示对失去的爱情的无奈。
  3. 钟情我辈正凄其:我辈对爱情的深情正如这凄凉,展现出对情感的执着。
  4. 岂是英雄无泪:即使是英雄也会因情而泪流,突显人性的脆弱。
  5. 愿把长绳系日:希望能将时间停留,表露出对永恒爱情的渴望。
  6. 不教采凤分飞:不愿让美丽的女子与自己分开,表达出强烈的占有欲。
  7. 谩烧高烛搅深帏:随意点燃高烛,打破宁静,显示出激动的情绪。
  8. 恐怕玉人清睡:生怕打扰到美人的安宁,体现出对爱的体贴与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的啼叫与爱情的凄凉并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鸟类具有人类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真实。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严谨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鸣、光影及情感的描写,揭示了对失去爱情的悲伤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美好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离别与哀愁。
  • 伯劳:象征归属与自由。
  • 长绳:象征对时间的掌控与对爱情的渴望。
  • 高烛:象征激动与不安。
  • 玉人: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自由
    D. 荣耀

  2. “愿把长绳系日”的含义是什么?
    A. 不想让时间流逝
    B. 想去旅行
    C. 希望得到财富
    D. 渴望长寿

  3. 诗中提到的“玉人”是指什么?
    A. 玉器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
    D. 自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感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展现了对爱情的深情与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感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与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