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山初过雨,万籁不鸣风。
宝鉴沉寒水,冰轮上太空。
竹梢低蘸碧,枫叶冷浮红。
终欲金沙去,经营一亩宫。
白话文翻译:
千山刚刚经过一场雨,万物都静默无声,连风也不再吹动。宝镜般的水面沉静如寒冷的水,明亮的月轮高悬在夜空中。竹子梢头低垂,浸入碧绿的水中,枫叶则冷冷地漂浮在水面上,映衬着红色的秋色。最终我想把金色的沙子带走,经营一亩自己的园田。
注释:
- 千山:指远处的山,表示广阔的自然景观。
- 万籁:指万物的声音,此处用以形容环境的宁静。
- 宝鉴:比喻清澈的水面,如同宝镜。
- 冰轮:指明亮的月亮,寓意皎洁明亮。
- 竹梢:竹子的顶端,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姿态。
- 金沙:指金色的沙子,暗示美好的愿望和目标。
- 一亩宫:可以理解为一块自己经营的土地,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如“冰轮”“金沙”等,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宁静、理想的生活情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君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蕲春驿的浸月轩,环境幽美,诗人在此写作,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和秦奉之题蕲春驿浸月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头的“千山初过雨,万籁不鸣风”描绘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静谧的环境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诗人在此时刻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接下来的“宝鉴沉寒水,冰轮上太空”则将视野扩展到水面和天空,暗示着一种高远的境界和理想。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清澈的水面如同宝镜,反射出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面的“竹梢低蘸碧,枫叶冷浮红”通过对竹子和枫叶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变化之美。最后的“终欲金沙去,经营一亩宫”则是诗人内心理想的表达,想要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经营自己的理想生活,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在平静中蕴含着深邃的哲思,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山初过雨:描绘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
- 万籁不鸣风:环境的宁静,万物陷入沉寂,体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宝鉴沉寒水:水面如同宝镜般清澈,暗示诗人对美的感知。
- 冰轮上太空:明亮的月亮高悬,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竹梢低蘸碧:竹子低垂,浸入水中,形象生动,充满灵动感。
- 枫叶冷浮红:红色的枫叶漂浮在水面,暗示着秋天的气息和时间的流逝。
- 终欲金沙去: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经营一亩宫:希望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表现出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喻为“宝鉴”,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对仗:如“千山—万籁”、“竹梢—枫叶”,形成了和谐美感。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动态,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心灵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象征广阔和远方,体现自然的壮美。
- 宝鉴:象征清澈与美好,暗示诗人的审美情趣。
- 冰轮:象征明亮与纯洁,代表理想与追求。
- 竹梢:象征柔韧与生命力,体现自然的生机。
- 枫叶:象征秋天与时间流逝,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千山初过雨”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景?
- A. 雨后的清新
- B. 山的高大
- C. 风的呼啸
-
“宝鉴沉寒水”中的“宝鉴”比喻什么?
- A. 宝贵的财富
- B. 清澈的水面
- C. 美好的心情
-
诗人最后想要“经营一亩宫”,这代表了什么愿望?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表达内心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杜甫《春望》: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情感更加沉重。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于自然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各有千秋,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