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
时间: 2024-12-29 18:2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东晋的陶元亮和西汉的董仲舒,他们的高尚风范超越了世俗,留下了精妙的论述和遗书。诗中感叹水石的侵蚀使新的墓地显得悲伤,松竹的枯槁让旧居显得凄凉。最后,诗人询问楞伽的教义是否仍在,似乎在追问道理的初始和本源。
注释
- 陶元亮: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生活著称。
- 董仲舒: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提倡儒家学说,其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高风:指高尚的风范。
- 敦薄俗:敦厚的品德,抵御世俗的风气。
- 水石伤新窆:比喻新坟因水石的侵蚀而显得伤感。
- 松篁惨旧庐:松竹衰老,使得旧居显得凄凉。
- 楞伽:指《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此道发明初:此道理的最初发明和阐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之道与郑公交往的时期,可能是对郑公去世的悼念,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示了古代士人的高尚风范与追求。陶渊明和董仲舒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诗的开头通过平实的叙述引入,接着通过“水石”和“松篁”的意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提问“楞伽今在否”,不仅是对佛教思想的追问,更是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提及两位历史文化名人,设定了较高的文化背景。
-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表达对这两位人物德行和思想的赞美。
-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提出对古代智慧的追问,反映出人对道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石”比作对新墓地的伤害,形象地表达生命的脆弱。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显示出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松篁:代表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脆弱。
- 楞伽:象征深奥的智慧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之道的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两位?
- A. 陶渊明和董仲舒
- B. 李白和杜甫
- C. 王羲之和阮籍
-
诗中“水石伤新窆”中的“新窆”指什么?
- A. 新的家园
- B. 新的坟墓
- C. 新的书籍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陶渊明:两人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之道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生活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陶渊明传》